“来自摩尔多瓦最好的葡萄酒,献给你和你挚爱的人。”
——普希金
”2018年11月13日,摩尔多瓦葡萄酒认证课程在上海举办。《华夏酒报》记者受邀参加并进行独家专访。文章刊发后,引起读者和行业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恰逢全国糖酒会100届召开,摩尔多瓦国家展团携29家酒庄亮相。《华夏酒报》记者带着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再次专访摩尔多瓦葡萄与葡萄酒局市场总监Viorel Garaz,走近这个享有“欧洲葡萄园”美誉的国家。
是小国,也是大国摩尔多瓦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因为国土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而在这3.38万平方公里内,种植的葡萄面积却超过了12万公顷。恰恰是这3.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3.7%的国内生产总值,正应了拿破仑的那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
摩尔多瓦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厉害?
据记载,摩尔多瓦酿酒历史始于约公元前3000年,而葡萄栽培则可追溯到约公元前7000年,可以说葡萄酒历史源远流长。并且摩尔多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酒窖——米列什蒂·密茨(Milestii Mici)酒窖。2005年,该酒窖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目前,这个被誉为“金典窖藏”的酒窖藏酒数量多达150万瓶,其中,酒龄最大的葡萄酒产于1969年。
历史上,摩尔多瓦曾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由于靠近黑海,四季分明,加上十分肥沃的黑钙土,葡萄种植面积极为广泛。1950-1960年间,摩尔多瓦葡萄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峰——23.5万公顷以上,生产的葡萄酒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也出现了一批拥有超大葡萄园的国有酒庄。随着摩尔多瓦独立,这些大酒庄从国有渐渐变为私有。至今,摩尔多瓦仍有葡萄园面积在300-600公顷的酒庄。
自2018年到今天,摩尔多瓦葡萄酒在多项国际知名葡萄酒大赛上斩获近600枚奖牌,包括《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奖、德国国际葡萄酒大赛、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以及国际葡萄酒挑战赛等。
Viorel Garaz对《华夏酒报》记者说,葡萄酒已成为摩尔多瓦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大批的从业人员。不管是从事种植、酿造,推广、宣传,还是包装、销售,摩尔多瓦人对葡萄酒的热爱已深入骨髓,恒刻在心。
没有应付,只有用心这简单的八个字代表了中国市场在摩尔多瓦人心中的分量。
据统计,2018年,摩尔多瓦葡萄酒对华出口总额增长了9%。虽然相比2017年47%的增长率,这个数字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在中国进口葡萄酒数量整体下滑的态势中,摩尔多瓦葡萄酒能一直保持增长也是罕见的。
这背后,摩尔多瓦国家葡萄与葡萄酒局联合中国推广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文化到品牌,从重点市场到小众路线,摩尔多瓦葡萄酒正通过自己的高品质以及接地气的文化培育全面渗透到中国消费者的心中。
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引起了《华夏酒报》记者的注意。
Viorel Garaz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比如,中国人酒桌上常说的“干杯”,用摩尔多瓦语说是Noroc,发音似英语no lock。一键解锁就是干杯,干杯之后就没有了隔阂,是不是觉得亲切又好记?再比如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摩尔多瓦语为Chisinau,说慢一点就如同kiss me now,脱口而出时连空气都弥漫着爱的气息,如此浪漫的地方,让人禁不住想去一堵芳容。
未来,路还很长相比在中国市场已经名声鹊起的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的葡萄酒摩尔多瓦葡萄酒的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好精准营销是很重要的一步。Viorel Garaz表示,葡萄酒的推广不是一口气的把酒出口到中国市场,而是要挑选适合消费者口味的葡萄酒。中国每一个地区的消费者喜好都不一样,但总体而言,更偏爱陈年且经过橡木桶熟化的葡萄酒。未来,摩尔多瓦会加大对酒体饱满且浓郁葡萄酒的市场投放,此外,桃红、起泡、甜酒和白兰地也会大量的进入到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