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念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总会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提起这位新中国的伟人,心中充满着都是满满的敬仰之心。对于周恩来总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完美,毫无吐槽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为了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我们来说说总理与贵州茅台酒的故事:
与茅台结下的不解之缘
话说红军当年长征路经贵州攻占茅台镇,大家都很疲乏,发现茅台镇酒多,便纷纷用酒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周恩来到达茅台。他见大家用茅台酒擦脸、洗脚,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踏圣人!”
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倚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地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时说:“不想‘圣人’二字竟救了我的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显然,周恩来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红军战士。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贵州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的故事,在场的红边战士无不深受教育。
据说周恩来在茅台镇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25杯茅台酒,从这之后,他就与茅台结下不解之缘。
贰
茅台外交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来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举行秘密会谈。7月10日上午参观完故宫后,基辛格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会谈。
会谈之初,由于双方互不摸底,谈话都非常谨慎,神经高度紧张。到了中午,会谈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这时,周恩来话锋一转:“我们不如先吃饭,烤鸭要凉了。”
午饭共有12道菜,“唱主角”的是北京烤鸭。周恩来向基辛格介绍烤鸭的吃法,并亲自为他夹上片好的鸭肉,放在荷叶饼上。临近午饭结束时,周恩来提议大家举杯,喝中国贵州的——茅台酒,预祝双方下午的会谈取得成功。这次举杯喝酒,后来被国际舆论称为周恩来的“茅台外交”。
这天下午和第二天的会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起草基辛格这次访问的联合公报、我国政府决定发表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公告……尼克松愉快地接受这一邀请,并于1972年2月按计划如期访华。从此,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贵州恩台酒,我们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人,在心中对总理怀着满满的敬仰之心!为了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贵州茅台镇创办“贵州省仁怀国立酒业有限公司”。匠心酿造高品位的贵州恩台酒,该酒以当地红缨子糯性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大曲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大曲酱香酒酿造工艺也叫坤沙工艺,总共须经历一年的生产周期,其中包括两次投料(下沙和糙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贵州恩台酒采用大曲酱香酒坤沙工艺酿造在保证酿造原料至高质量的同时,在酿造过程中,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调。勾调技术可以称得上是贵州恩台酒的画龙点睛之笔。贵州恩台酒是由中国连续获任三十多年的国家级评委、国家级白酒勾兑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建明大师十年磨一剑的经典之作。陈建明大师在把控贵州恩台酒采用大曲酱香酒坤沙工艺酿造的同时,还采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将头、尾酒去掉来提升贵州恩台酒的至高品质。并将大曲酱香基酒窖藏八年以上,再加上几十种窖藏十几年、二十多年的各轮次老基酒进行精心勾调而成。真正达到酒体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后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特征。
贵州恩台酒在达到上述酒体特征的同时,还能让您闻到:花香、果香,以及清香的味道。实实在在的匠心酿造高品位生活,真真切切的给世界一瓶好酒——中国贵州恩台酒。
贵州茅台镇酒早已闻名世界,在上世纪百年前的1915年,以贵州公署选送酒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银奖。详见中国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代表团团长陈琪1917年2月出版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一书。
(本文章关于周总理与贵州茅台酒的故事摘取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