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华润啤酒发布公告称,集团已于当日与喜力集团签订股份购买主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华润啤酒(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已经同意购买,并且Heineken International同意出售:在中国成立的6家公司(合称Heineken中国大陆目标公司)的全部股权;喜力香港有限公司(Heineken HongKong Limited)(简称Heineken中国香港目标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
上述收购公司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另外,根据公告内容显示,在 Heineken 中国股份购买主协议交割(简称交割)时,买方以现金支付的总对价(简称购买价格)为预估购买价格,即 Heineken 中国目标股份的商定企业价值为 2,354,670,000 港元(约23.55亿港元),并按价格调整项目进行调整(简称预估购买价格)。在交割后,购买价格将根据按一般市场惯例的交割报表(简称交割报表)进行进一步调整(简称最终购买价格)。
此外,根据当日签署的框架协议,华润啤酒和 Heineken Brouwerijen(商标许可方) 同意开始长期战略合作。其原则如下:
在独占地域内,结合本集团在销售渠道方面的竞争优势和Heineken集团的高端品牌优势,实现Heineken集团授权高端品牌在独占地域内的快速发展,力争实现世界级的运营效率;
在独占地域外,在适当情况下和在框架协议各签署方同意下,利用Heineken集团在该等市场高端啤酒领域的全球分销网络、丰富知识和独有能力,以支持本集团现有和未来中国啤酒品牌组合(不包括Heineken集团授权高端品牌)的国际化,并成为独占地域外的国际市场中最畅销的中国啤酒品牌。
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此次收购,或许意味着中国啤酒行业格局正式迎来国际化、高端化的新拐点,以及寡头割据的局面。
华润雪花公司总经理侯孝海曾表示:“通过和喜力的战略合作,可实现四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帮助华润啤酒在高端化进一步提速,通过5-10年的努力,抢占高端市场第一梯队的位置;另一方面是释放喜力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促进喜力品牌在中国市场高质量的增长;同时,借合作推动华润啤酒走向国际市场;此外,加强交流合作,实现雪花啤酒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利润水平。”
侯孝海出任华润雪花总经理已两年有余,侯孝海领导下的雪花,已俨然进入了规模与效益齐飞的时代。雪花与百威在中国战场的双王对决,或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啤酒巨头战争的一大看点。
01
2016年:开启利润时代
2016年3月,侯孝海出任华润雪花总经理(4月,侯孝海兼任华润啤酒CEO)。熟悉侯孝海的业内人士当时给出了两个判断:一是在注重营销战术、曾经提出“非体育营销”的侯孝海的领导下,雪花将会开始在营销上发力;二是雪花产品或将迎来多元发展,进而影响利润规模。
还没等侯孝海燃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同在3月,华润啤酒先出大招:与南非米勒达成协议,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非米勒手上49%的雪花股权,华润雪花成了华润啤酒的全资子公司。
对于华润啤酒来说,此事意义重大。从51%的收益扩大到100%,在利润层面有了大的进步,利润水平的上浮在当年年报中得到了初步体现——2016年,华润啤酒净利润6.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而此次收购的成功,则是完美借助了世界第一啤酒巨头百威英博的收购东风。
自2004年百威英博在中国成功收购哈尔滨啤酒后,便开启了“买买买”的疯狂购物模式,雪津啤酒、金龙泉啤酒、大雪啤酒、唐山啤酒、牡丹江啤酒……多个地方性啤酒品牌被百威英博陆续加入购物车并清算成功。如果不是因为反垄断政策,在其收购南非米勒时,雪花恐怕也将名列购物清单之内。
正是因为百威英博对南非米勒的收购,让华润啤酒在反垄断政策的支撑下,顺利将雪花49%的股份从南非米勒中剥离了出来。
在市场饱和、行业连续第三年产量同比下降的2016年,华润啤酒迎新帅、购股份,开启了新的利润时代。2016年,华润雪花啤酒实现营收286.94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2.6%;税后溢利14.19亿元,同比增长6.8%;啤酒销量为1171.5万KL,雪花啤酒约占9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啤酒产量4506.4万KL,华润雪花啤酒的市场份额约为26%。
也就是在这一年,华润将年报的主题定调为“同一天空,不同体验”,把以纯生和脸谱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正式提到发展的核心位置。青岛啤酒在纯生品类上发布了六款新品探底中高端市场,燕京啤酒扩产中高端产能,形成了“以清爽酒为基础、以中档酒为主突破、以高档酒提升品牌价值”的产品战略。
经历了2014年以来的持续低迷,以华润为代表的啤酒企业,在产品上正式有了趋势性的策略转变,从以前的大规模低价走量升级为在品牌产品上发力求利润。
02
2017年:战略蓝图浮现
2017年,掌握了雪花啤酒100%股份的华润啤酒摩拳擦掌、积极备战。
4月,在惠州华润小径湾的华润大学南校区,雪花召开了一场百余人规模的雪花啤酒战略研讨会。会上,侯孝海提出了“3-5年公司利润翻番、市值翻番的‘小目标’”。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所谓的“小目标”,在当时行业竞合已基本完成、几大巨头上演“战国策”的啤酒行业来说,难度很大。
但侯孝海却有这个信心,他将这场会议与2002年、2005年的两次公司会议并举——2002年的会议,确定了整合、全国化的品牌战略;2005年的会议,确定了“全国销量前列”、“全国性发展”的目标。而这一次的会议,则被侯孝海认作是“华润雪花面临新形势下图谋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战略会议”。
会上,推出了三大管理主题和七大战略举措。三大管理主题为业务有质量的增长、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七大战略则为组织再造、品牌重塑、产能优化、营运变革、渠道改造、玻瓶管理、精益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雪花以“有质量的增长”取代了“规模性的增长”,在战略蓝图中,雪花明确将质量性增长列为三大管理主题的第一位,这背后,是去产能+高端化的清醒行业认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