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丹桂飘香。
9月16日,由中国酒业协会指导,陕西省酒业协会主办,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1919酒类直供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中国名酒价值论坛暨2018中国酒类供应链峰会在西安隆重举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古井贡、汾酒、西凤、全兴等中国名酒企业负责人将齐聚西安,探讨中国酒业发展态势,把脉传统名酒营销新模式。
60多年中国名酒风雨兼程,中国名酒的坚守者以坚持传统酿造,品质追求第一,捍卫了中国名酒的价值,中国名酒的创新者,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升产品品质,为中国名酒价值增光添彩,当然了,也有中国名酒的迷失者和迷茫者,我想他们更是期待涅槃重生,不枉名酒之名,为中国名酒价值再续辉煌。
作为本次大会的东道主,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本平在大会上致辞,对中国名酒的历史沿革、创新发展进行阐述并呼吁名酒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名酒的历史沿革及创新发展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白酒文化。白酒从最基本的物质属性,发展为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的产物,成为人类情感的寄托、文化交流的符号,是中国千年历史的活化石,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酒产业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优质白酒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全国化供应,也先后评选出四大、八大和十七大名酒,这些名酒称号的产生,意义和影响最为深远,也为行业及外界普遍认可。在那个资源稀缺、产需供应紧张的时代,产品价格相近,没有现在形式多样的营销手段和现代品牌概念,白酒的酒质就是我们唯一的入场券。中国名酒凝结了中国酿酒工艺所需的原料、水文、气候环境、储存方式等稀缺资源和独特秘法,代表着中国白酒制造工艺和品质的巅峰,是真正的匠心工艺、匠心品质和匠心传承。历史证明,中国名酒在后来的发展中,虽都经历过波折,但毋庸置疑其在品质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一直引领着中国白酒产业健康发展,为中国白酒树立了品质标杆。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上,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名酒引领产区和地方发展的作用和成效
中国白酒产业“经千年而不衰,历百代而作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大产业的联动效应和地方税赋贡献。中国名酒在引领产区和地方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白酒是“一业带百业”的产业,从原粮经济作物种植、玻璃、陶瓷、纸包装生产,到餐饮、旅游、文化以及部分新兴服务行业等等,都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贡献效果显著。
其次,酒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国政府财税的重要来源。酒企税收贡献占地方税收三成以上者比比皆是。
其三,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施政纲领。白酒酿制自古以来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工法自然”,即人与自然、工业与生态和谐共存。众所周知,白酒与农业有着紧密关系,白酒生产大都以村镇为单元建设。基于严苛的酿酒微生物环境要求,形成了区域环境生态圈,间接对当地生态地域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形成了宜居宜业的城镇经济建设模式。
在此,我也倡议名酒企业,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挥我们的责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领产区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地方财政稳定增长,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以名酒价值为引领,开创中国白酒新时代
如何引领行业发展,秦本平以西凤酒为例进行演讲。
秦本平表示,西凤酒产自于陕西,陕西又称“秦”,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炎帝始祖起课农桑,天子驾六宣化周礼,嬴秦称霸以法立国,汉室百年民族荣兴,盛世大唐八方来仪。西凤酒品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创立者和典型代表,曾多次荣获国际大奖,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老牌名白酒之一。每一滴西凤酒都是时间与传统工艺精髓的完美演绎。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西凤人对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锤炼了一整套精湛、独特的传统工艺,创造了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奇迹,为我国白酒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四大到八大,再到十七大,西凤酒的历史发展可圈可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白酒行业以国家级名酒企业为引领的复苏趋势,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定位及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赋予西凤老名酒新的发展机遇。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凤集团战略中兴,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以“文化、品牌、品类、发展”四个自信为引领,依托西凤酒城建设,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规模效益,努力做强做大。特别是近年来,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白酒消费市场的把握,公司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品牌整合、优质产能提升、构建现代营销网络、净化市场等五方面启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西凤酒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净利润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第一、坚定品牌自信。
对品牌资产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系统化的保护与提升,重新审视品牌要素与资源的稀缺属性,构建清晰的产品体系,凝练品牌价值,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第二、强化市场营销。
坚持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从品牌、产品、渠道、终端、文化、宣传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激活动能、集聚资源、实现突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