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白酒产量1023.32万千升,河北省白酒产量为25.64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2.5%,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
2012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葡萄酒产量121.60万千升,河北省葡萄酒产量为8.83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7.2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9%。
河北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白酒产量曾居全国前七名,消费量居全国前列。河北省作为一个传统的酒类生产和消费大省,在我国白酒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最近几年,在衡水老白干、板城烧锅酒、山庄老酒等几大品牌的带动下,九龙醉、刘伶醉、三井十里香等品牌先后崛起,河北省白酒行业发展迅猛,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同时,河北省也是国内重要的葡萄及葡萄酒产区之一。
由于优越的文化与自然条件,众多知名酒类品牌源自河北省,也成为冀酒发展的优势所在。
美中不足的是,河北省各白酒企业缺乏沟通,惯于单兵作战,使省内酒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内耗严重,无法形成“冀酒”板块的整体崛起。
2012年,在日益加强的竞争格局下,河北省白酒产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抱团联合,冀酒发展的核心措施
为什么过去冀酒的品牌打不出去呢?
河北省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赵成波总结了六个原因:
一是企业自身缺乏对品牌的宣传和培育。
二是缺少对品牌的保护,缺乏必要的防伪手段和措施,比如刘伶醉,就是被徐水的假冒伪劣酒影响得渐渐萧条了。
三是当地政府只注重小的利益,只注重眼前的税收和经济效益,没有及时管理市场,导致当地酒类产业混乱,结果丢了大品牌,影响了大发展。
四是参加全国的展会少。糖酒会在石家庄开过,但是企业不注重,宣传力度不够。
五是在销售上活动死板,各个企业都应该去探讨最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
六是产品的包装、标识缺乏自己的特质。
地产酒企的虚弱也为外地白酒的长驱直入提供了充分条件。随着洋河、郎酒、泸州老窖、汾酒等省外酒类品牌在河北市场一路走俏,河北市场成了外来品牌的主要市场。
2012年,杜康酒又大举进攻河北市场,以石家庄为中心,把杜康酒的营销网络向河北省各地市全面铺开。
2012年,保定市广和泰云酒销售有限公司成立庆典暨云酒品牌上市发布会召开,云南酒业新军云酒正式登陆保定,使古城白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012年,来自世界近10个国家,50多个品牌的葡萄酒陆续进入石家庄市场。如此众多葡萄酒品牌的进入,让作为中国葡萄酒生产大省的河北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随着近几年河北省白酒企业市场意识的觉醒和营销水平的提高,衡水老白干、板城烧锅酒、山庄老酒、泥坑、贯头山、三井十里香、丛台、刘伶醉等河北白酒知名品牌群体崛起,成为冀酒积极参与全国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前,河北省酒企业各自为战,不注重突出整体实力,一盘散沙,内耗相当严重,导致河北酒行业整体发展低迷。这种内耗,不仅为外来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不利于本省企业的发展以及酒类市场的正常运行。
2012年,以衡水老白干、承德乾隆醉、避暑山庄、邢台凤来仪、唐山贯头山、三井十里香等为首的冀酒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不污染、高效益”原则,限制高度酒、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稳步提高白酒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大力发展高、中、低档产品,提高优质酒和低度白酒的比例,开发增加清香型和复合型等多种香型,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性的品牌,增强酒类产业整体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逐步解决河北省白酒行业企业“多、小、散”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