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坊“外嫁”的故事似乎已终结。而在这过程中,其实体产业被资本化运作的盛与衰,民族品牌运营的是与非,MBO时机之妙……所带来的疑问与思索仍在发酵。
7月23日,全球最大的烈酒商帝亚吉欧在七年后完成了对全兴集团的收购,同时,杨肇基团队获利11倍全身而退,留下来的是“千疮百孔”的水井坊,这家昔日冲击中国高端白酒第一阵营的白酒品牌将何去何从?
记者研究发现,从2002年低价MBO全兴集团到经过长达七年时间最终将全兴卖给帝亚吉欧,再到昔日进入中国名酒序列的全兴大曲近日突然浮出水面,所有的关键环节都闪现着杨肇基团队的身影。
获利11倍全身而退
帝亚吉欧现在全资收购的全兴集团在20年前还是很多小厂,其中包括生产全兴大曲的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经过数轮重组全兴集团诞生,为后来杨肇基团队MBO和帝亚吉欧入驻做好了铺垫。
1993年9月17日,全兴股份(2006年改名为水井坊)将本部直属的酒业资产和相关负债,连同全兴销售公司99.5%的股权作价,和母公司全兴集团下属的全兴大厦共同组建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之后,全兴酒业连同全兴股份拥有的5家公司相关股权一并卖给了大股东全兴集团,总价为5.8975亿元,其中,全兴酒业价值3.88亿元。
2002年,全兴股份的酒业首次出现亏损,2003年中期巨额亏损。但同处四川并和全兴股份处于同一梯队的泸州老窖2002年却实现了1亿元的利润。
全兴股份业绩下降为后来杨肇基团队低价MBO奠定了基础。2002年9月24日,成都市财政局将全兴集团6.09亿元国有股权转让。接盘方是以杨肇基为首的全兴集团管理层组建的盈盛投资、深圳矢量和全兴股份工会。三者分别出资4.126亿元、1.22亿和0.75亿元,所占的股份别为67.7%、20%和12.3%。
实际控制全兴股份后,该公司于2006年被改为“水井坊”继续上市,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由于水井坊不在历史上评出的中国名酒序列,则为绕开商务部明文规定外资不得控股中国名酒的规定埋下了伏笔。
更名后的同一年,商务部批准帝亚吉欧第一次收购全兴集团43%股权时,交易价格为5.7亿元人民币。时隔四年之后杨肇基团队就收回了成本。
2008年,全兴集团MBO幕后资本大佬杨肇基辞去水井坊董事长职务正式隐退,“旧部”黄建勇担任公司董事长。按照当时水井坊的股价和杨肇基所持的股份粗略估算,杨当时的身价已10亿之巨。
7月23日,帝亚吉欧以22亿元收购了全兴集团剩余的47%股份,这场长达7年的外资白酒并购中国酒企案终以水井坊控股股东变身纯外资身份画上句号。以杨肇基为首的原全兴集团142名中高层最终以MBO投入获得约11倍的高溢价全身而退。
水井坊边缘化危险
杨肇基团队彻底抽身全兴集团,留给帝亚吉欧的是一个处在困境中的水井坊。帝亚吉欧能否带领水井坊成为国际品牌?水井坊在帝亚吉欧的酒类版图中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水井坊能否辉煌重现?
以上都是水井坊即将面临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无法预知水井坊的未来,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代名酒水井坊已经处在泯灭的边缘。
帝亚吉欧亚太区总裁GilbertGhostine在收购全兴集团后表示,作为水井坊的控股股东,帝亚吉欧将继续与中国高级管理层将水井坊打造成国际领先的白酒品牌。
不过,还有人担心,帝亚吉欧的真实意图难以揣测。与帝亚吉欧高调的表态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水井坊已深陷中国高端白酒下滑的尴尬旋涡,特别是进入2013年,水井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已经减少709%。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