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开出的反价格垄断的罚单,一张比一张数额巨大。
合生元等6家奶粉企业因为违反《反垄断法》,对下游经销商的最低销售价格进行限定而被国家发改委罚款6.6873亿元。上一次国家发改委开具的巨额罚单是针对6家境外企业控制液晶面板价格,处罚的总金额达3.53亿元。
两起案件处罚相隔的时间只有短短8个月。而其间,在今年的2月,茅台公司和五粮液公司也因为价格垄断而被当地的价格部门分别处以2.47亿元、2.02亿元的罚款。
频频举起的反价格垄断大旗,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怎样的震慑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勇说,不管是之前对茅台、五粮液的处罚,还是今天对6家奶粉企业的处罚,都是因为这些企业对下游经营者进行了销售价格限制,存在固定转售商品的价格或限定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纵向垄断”,国家发改委频频出手,也意在警告其他行业的价格垄断者。
今年是我国实施《反垄断法》的第5个年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竞争法研究所副所长杨东看来,5年来,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力度在大幅度提高,可以预见,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案件、更大规模的调查和更大金额的罚单出现,这也是历史的趋势。
大多数案件的查处源于举报
不管是去年年底对6家企业控制液晶面板价格的调查,还是今年对奶粉企业控制下游销售价格纵向垄断的调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说法都是,缘起于“举报”。
据介绍,根据举报线索,国家发改委从今年3月开始,派出了26个调查组对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恒天然、惠氏、贝因美、明治等9家奶粉生产企业开展了反价格垄断调查。先后有300人参与证据的采集。
事实上,就是国家发改委这样强大的调查组在调查中也遇到了重重阻力。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介绍说,被调查的企业很清楚地知道价格垄断行为可能会遭遇巨额罚单,所以故意提供虚假资料。还有一些企业的垄断行为非常隐蔽,调查人员可能要翻阅数千份资料、找众多的销售人员核实,才能从中发现线索。
国家发改委最终认定,这9家涉案企业都存在对下游经销商限制最低价格的垄断行为,只不过具体的措施和手段有所差别,主要包括:合同约定、直接罚款、变相罚款、扣减返利、限制供货、停止供货等。这些措施和手段均具有惩罚性和约束性,一旦下游经营者不按照涉案企业规定的价格或限定的最低价格进行销售,就会遭到惩罚。
杨东解释说,涉案企业的这些行为有可能造成下游销售企业必须维持奶粉销售的高价,严重排除、限制同一奶粉品牌内的价格竞争,削弱了不同奶粉品牌间的价格竞争。不同的企业因为在调查中不同的表现,而被处于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调查中,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及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明治乳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因此被免除处罚。
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因违法行为严重,不能积极主动整改,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计1.629亿元。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虽然没有主动配合调查,但整改积极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4%的罚款,计2.0376亿元。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富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3%的罚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