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在陆续遭遇了“塑化剂危机”、限制“三公消费”、“勾兑门”、“虚假年份酒”等一系列事件后,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便突然陷入了停滞。今年上半年,多家知名酒企中报惨不忍睹,爆出业绩大幅下滑、库存高企、量价齐跌的噩耗。
断崖式下滑出现
与前两年白酒企业业绩飘红、净利润率猛增相比,今年白酒上市公司中报却惨不忍睹。
8月26日,酒鬼酒公布的201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下滑59.15%;实现净利润3071.8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8.24%。
白酒中难兄难弟还有沱牌舍得,其上半年业绩预告表示,上半年净利同比减少80%左右。而去年同期,沱牌舍得净利润为1.86亿元,按此计算,沱牌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仅有3700万元左右。
皇台酒业201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4.53万元,同比下降27.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8.75万元。
五粮液情况稍好,但增幅有所放缓。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3.12%;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5.24%。茅台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79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仅为0.6%,这被外界称之为是茅台史上罕见的“零突破”。
从证券市场上看,白酒企业股价随同业绩出现了暴跌,从年内至今,五粮液跌幅近-30%,山西汾酒跌幅-45%,泸州老窖跌幅-33%,贵州茅台跌幅-14%。这表明白酒企业进入了最难熬的时期,渠道压力变大,预收账款下降、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减少,企业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增加,这反映出白酒行业以前“先打款后给货”的销售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白酒行业累计利润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并呈现逐月下降态势,产品销量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酒类毛利率同比下降2.76%。
“高端白酒的命门在政策。”贵州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的这句名言在今年得到了应验: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让酒业迎来了史上最寒冷的销售年,曾经风光无限的酒企,屡屡传来触底传闻。从第五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发布的数据显示,竟有高达71%的酒企品牌价值下降,其中10.5%的酒企品牌价值下降5亿以上,3.5%的酒企降幅达10亿以上。
目前茅台飞天酒的价格从近2000元跌倒了1000元左右,可见形势之惨烈。酒企业绩的下滑已成市场共识,对于业绩出现下滑,一些企业感到很无奈。沱牌舍得证券事务代表周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制“三公消费”,对高档白酒的销售影响最大。
关于限制三公消费,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公消费对白酒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且长远的,这一次宏观政策的调控不会只是‘一阵风’,这次高端酒受到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之前行业对于其负面影响的预期。在未来的市场当中,作为行业来讲应该把三公消费剔除出酒类市场之外,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