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三公消费”受限导致的酒业惨淡不光“冰封”了白酒、葡萄酒,长期偏安一隅的黄酒也未能独善其身。原先总强调价值被低估,努力发展高档产品提高身价的绍兴黄酒企业现在也跟白酒一样开始“调头向下”:除进一步扩大中低档产品的产能外,还打算生产价格相对低廉、毫不起眼的料酒。
企业业绩难看
“禁酒令”、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出台后,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黄酒代替白酒突击市场的最佳时机。不过,古越龙山、金枫酒业的三季报数字却没有体现出这一向好的预期。
从国内最大的黄酒生产企业古越龙山的2013年三季报来看,古越龙山营收约11.10亿元,同比仅增长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滑11.73%。金枫酒业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03亿元,同比增5.2%;净利润为1207.85万元,同比下降1.30%。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事实上,黄酒非但没有享受到白酒行业调整带来的替代利好,同时也受到了“禁酒令”的影响。一方面,黄酒对白酒的替代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禁酒令”主要是打压酒类中的三公消费,黄酒尤其是高端黄酒也对三公消费有所依赖,因此也受到了影响。
目前市面上黄酒的品种主要有古越龙山、塔牌、会稽山和咸亨等十多个品牌,价位从最低5元/瓶(500ml)到高的400多元/瓶(500ml)不等。超市酒类负责人说,按照“黄酒配大闸蟹”的饮食习惯,本来这段时间是黄酒销售的旺季,但今年十年陈以上的高档黄酒明显卖不动,反而是二三十元左右一瓶的普通五年陈黄酒,销量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像这批400多元的礼盒装黄酒,往年这个时间段每天的销量大约有十五六盒,今年只能卖掉五六盒,销量下降近七成。”
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统计,今年黄酒全行业销售额增幅约8%,净利润增幅约10%,低于去年。
除此之外,影响黄酒公司业绩增长的还有行业本身的因素。酒类专家赵义祥认为,黄酒一直以江浙沪、部分山东和福建等沿海省份为消费主要区域。除了消费市场区域性强以外,黄酒相对白酒平均毛利较低,也成为黄酒企业业绩被限制的因素。
拓宽渠道动销
面对行业调整,黄酒龙头企业纷纷加大渠道整合力度以及新业务开拓。有接近金枫酒业的人士透露,自去年以来,公司一直做渠道转型,现在效果逐步显现,此前与浙江商源合作效应可能会在四季度会有所体现。
针对投资者提问,金枫酒业方面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表示,今年年初,公司首次与东方CJ购物频道联手,推出“石库门上海老酒8年陈黑标(合家欢乐装)”电视直销活动,为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开辟了新的渠道。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助推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
古越龙山日前发布配股公开发行预案称,公司拟以10股配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配股约1.9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2.19亿。其中,古越龙山第二期“百城千店”专卖店终端网络项目计划投入9360万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8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建立直营形象旗舰店、开设加盟专卖店及建设智能管理系统等。项目实施达产后,可增加年均销售收入7500万元。
公司方面称,该项目将在三年内建设第二期古越龙山“百城千店”专卖店终端网络,并在已有区域营销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国营销网络,增开直营形象旗舰店和加盟专卖店,加快自控终端建设步伐,拓展营销终端覆盖范围,提升直销比例,控制营销成本。
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百城千店”计划一直都在实施,至于二期项目具体计划目前还没有,将会根据市场需要来开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