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年一轮回”,而对于酒交所发行酒品的第一次轮回却只有短短的大半年。因酒品的发行参照了股票IPO发行和交易模式,其被业界普遍冠以“白酒证券化”的名称,市场上俗称“纸白酒”。
在“回购条款”被白纸黑字地写进发行公告之前,国窖1573,舍得、西凤、古井贡等前期发行产品的白酒厂家每家均成功获得了亿元级的融资,而留下的却是投资者的一地心碎。
然而,自2012年起,在新增“回购条款”极力“纠错”之下,一场声势浩大的酒类交易中心“成立热”和酒品“发行热”让人再次感受到其背后的浮躁。在整体酒业大环境不景气之下,“回购”条款已经迫使厂家露出丝丝“护盘”的欲望。
尽管这波依托于交易中心的新营销模式,被认为是酒业未来发展的积极尝试,但因其中多方利益错综复杂,直至目前还笼罩着一层迷雾。
疯狂后的骤冷
在2011年- 2012年涌动的酒交所崛起浪潮中,投资者们的追逐可谓疯狂。白酒处于涨价通道增值空间明显。半价可以买名酒、酒厂货源珍品保证、通过交易实现投资变现等等这些酒交所开出的诱人的条件足以让人心动。
这一点从2012年发行的的几只产品的申购中签率可见一斑。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首只发行的产品国窖1573中国品味2011珍藏版的中签率为37.33%,而其后发产品的舍得和西凤,其中签率仅有8.15%和14.1%.
“前面几款酒品刚推出来时,一下子很热,像打新股一样,但一上市就开始狂抛。”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一直关注那一波酒价的变动。“前期发行的产品价格是有点虚高的。”一位曾参与过一些酒品发行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因为当时并没有后来新增的“回购机制”,前期进入追逐的投资者正处于深深的后悔和痛苦中。
2012年3月上市的“水晶舍得2012年珍藏版”交易首日一度飙升到1200元的高位,当日收于979元,暴涨25.51%,当日交易1 4 0 7 9瓶,换手率高达14.08%.不过这种活跃仅持续了一个月,4月19日其收报740元,跌破了发行价,其交易活跃度也大为下降,截至上周五,其价格其仅收报364元。而比水晶舍得晚一个月发行的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更是在上市第一天创造出20666瓶交易和17 .22%的换手率之后,在第四个交易日即跌破发行价。
某知名证券公司投资顾问陈林辉(化名)的一位客户就是这样一位被套牢的投资者。2012年9月6日,贵州白酒交易所正式挂牌第一支产品“国台·珍藏1号·2012”。每坛容量为1000毫升的产品,价格仅800元,发行总金额5000万元。
“当时建设银行在代销,建行很多客户都买了。”陈林辉告诉记者,其客户也在购买者之列,一下子购进了200多坛。
“其实当时我并不建议买。”当时陈林辉认为,茅台和酒鬼酒都处于顶部,酒类股票的行情暂时告一段落。“白酒股票都见顶了,这波行情不会炒作起来的。”陈林辉认为。
不过其并没有听取陈林辉的建议。“每坛两斤装,当时他去品尝过,觉得酒质还可以。”陈林辉表示,触动该客户购买的还是投资预期。“他想看看这款产品上市后能否短期炒作赚20%就退出。”陈林辉该客户设想酒交所能像当初文交所涌动时一样有短期炒作起来的空间。
未来的价值有多大尚不得而知,短期价格的波动已让陈林辉这位客户后悔了。南都记者翻查网站上公开的交易记录显示,2012年9月24日其收盘价为756 .05元,已跌破发行价。截至2012年的最后一天,以599 .59元的收盘价算,其价格在短短不足三月内跌幅已超过25%.截至上周五,这款产品收盘于455元。
随着这款酒价的不断下滑,陈林辉的客户的投资预期完全变成了泡影。“他一度将酒挂在交易平台上出售,但是并没有人接盘。”陈林辉表示,这位客户最后选择提现货自用。“那款产品的包装还是很精美的,他现在在不断提货,用于接待用酒和送礼。”
“200多坛酒,他现在已经提了50多坛酒用来自用。”陈林辉告诉记者。
前期进入的这批投资者,究竟被套牢情况如何?这从目前这些产品的库存和每日的成交量的变化可以窥见端倪。截至上周五,水晶舍得“2012珍藏版”已经跌价5 6 .9 %,西凤·国典凤香5 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价格大跌50 .5%,而古井贡的跌幅也超过了5成。
酒交所改变规则救市
酒类交易所和酒类交易中心的成长史,还要从2011年说起。2011年2月,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注册成功,这是全国首家特大型酒类产业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同样在2月,“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启动,8月17日正式注册成立。早在2010年就得到上海商贸委批复的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于2011年6月27日成立。
而上述各家酒交所各自的定位又略有不同。目前发行产品最多的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开放的平台暂仅有收藏类白酒。而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上市的酒品侧重在原酒、成品酒、高端年份酒及酒类金融理财产品。而贵州省白酒交易所侧重于基酒和成品酒的投融资。
尽管定位略有不同,但大家针对成品酒这一块却有一个共通点:参照股票IP O发行和交易模式,设置了发行审核、路演、申购、挂牌和及时交易等如出一辙的程式。因为这样一种交易模式,其被业界普遍冠以“白酒证券化”的名称。
遭遇2012年上半年那波急降温后,为刹住汹涌的“泡沫”,酒交所开始改变游戏规则。最雷厉风行的一招就是回购和定向配售。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为例,其在发行的第五款白酒产品景芝·国标芝香「纪念收藏酒」中开始启用:酒品上市后一年内不能连续65个交易日收盘价达到或超发行价的115%,发行人在回购期内溢价15%回购。此外发行方定向配售2万瓶,占其总发行量的20%.
“回购是为了让厂家发行的定价更合理。”李雯峰表示,而定向配售则要求发行方向其经销商配售。李雯峰认为,酒类经销商对市场价格敏感,如果厂家能将酒定向配售给经销商,说明厂家这个定价是比较合理的。政策一出确实奏效,此后上海酒类交易中心发行的酒祖杜康传奇、诗仙太白·95金樽、黄山头·容天下「纪念酒」等多款产品均无暴涨后暴跌的现象出现。
新增“回购”之后,看似摆脱行业前期价格暴涨暴跌困局,但随即又进入新一轮频密的产品发行之中。塔牌手工冬酿私藏原酒、2013酱香贵州洞藏青酒先后上马金马甲。而就在8月2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线了原酒项目。“我们刚上线正处于调试阶段。”深圳联合国际酒类交易中心的一位内部高层马建华(化名)对南都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早在数月前,其已经与四川康泰神酿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准备发行五粮液60年酿神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