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进口葡萄酒出现理性回归的态势,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口葡萄酒仍将逐步提高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对国产葡萄酒形成挤压。
变局:转战中低端市场
山东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在高端市场“拱手让人”的不利局面下,中低端市场又岌岌可危,这将进一步蚕食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出路在于淘汰落后产能,抓住机遇,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宏观政策的配套。“相关部门应尽快给予本土葡萄酒产业相应的保护和扶持,推进葡萄种植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应出台政策给予葡萄种植农户一定的资金补贴,加强技术指导。鼓励农户通过组建合作社等形式扩大国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提高葡萄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升葡萄原酒品质,促进葡萄酒企业技术升级,引导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该负责人说。
现象:进口葡萄酒均价11.5元/升
“今年以来,进口葡萄酒的入库量几乎是翻着跟头往下掉。今年前8个月,我们公司的业务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至少40%。”青岛经汉物流服务有限公司仓库主管潘秋玲无奈地对记者说。25日,记者在位于普洛斯青岛空港(东)物流区三号库采访时看到,这个专门用于进口葡萄酒待检的仓库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无独有偶,在位于瑞昌路的一家大型国有仓库采访时,记者感受到了同样的“萧条”。该仓库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入库量骤降的同时,进口葡萄酒仓储的周期明显拉长,主要原因是葡萄酒代理商下游出货难度增大,被迫滞库。
市场降温让代理商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位从事多年葡萄酒进口的青岛贸易商甚至“改了行”。“去年、前年市场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进好几个集装箱。可今年上半年,一共才进了几箱。可即便是几箱也很难出手,到现在还有货积压在保税仓库。”由于市场前景黯淡,这位进口商果断转了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