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中高档白酒市场萧条 高档酒开始
·中国白酒销售业绩下滑 企业选择
·中部最大葡萄酒展明日武展开幕
·一季度,株洲市高档白酒销售遭遇
·白酒市场销售惨淡 利润下降销售
推荐文章
·首批中国消费者自主定价的葡萄酒
·金枫酒业去年净利增13.16% 中高
·布局白酒 从相对收益到绝对回报
·五粮液拟出资收购河南五谷春酒业
·酒鬼酒欲借新品开拓市场 力推中
最热文章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首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百威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 啤酒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
·联想控股全面披露酒业布局 “丰
·重庆:餐馆出售自制酒最高罚5万
旗帜广告位
“中外葡萄酒都不能独善其身”
2018-07-29 22:55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国葡萄酒教父李华预计,2014年葡萄酒市场仍在景气低点徘徊,国产葡萄酒的低点也将出现在2014年。但尽管这样,众多国际葡萄酒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并未减退。

与白酒有着类似之处,三公消费的限制政策亦在葡萄酒行业发挥着威力,发力大众消费成为大多葡萄酒酒商的选择。中粮旗下的中国食品称,随着高端葡萄酒泡沫的破裂以及理性消费的回归,葡萄酒从之前的宴会等政务商务场合更多地走向大众消费市场,长城葡萄酒针对葡萄酒业务已经采取应对措施,包括调整品牌结构,从关注高档餐饮领域,转向日常性消费,推出价格相对优惠的长城经典系列,迎合大众消费者市场。

英特敏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亦显示,2013年,包括团购在内的葡萄酒非零售市场渠道的销量下跌了10%,而零售市场逆势增长6.2%。

有观点认为,品牌的作用或给进口葡萄酒带来持续增长。

2013年,中国超越了法国和意大利,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2014年3月18日,中国与欧盟葡萄酒业界已就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协商一致,通过磋商达成和解;在刚刚结束的第90届全国春季糖酒会,葡萄酒参展数量和展区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展区面积首次超越白酒展区。

葡萄酒一跃成为了“主角”,行业传出的一切消息似乎都很有利,但市场并不像想象中的乐观。

国产葡萄酒:产量下跌收入下滑

“用"寒冬"来形容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再贴切不过了。从2012年的进口酒增速放缓、国产酒首度负增长,到2013年彻底放缓和深度下跌,无论中外,都不能独善其身。东方第一,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市场遭遇大考。”由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葡萄酒学院和中国常春藤国际葡萄酒市场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年度发展报告2013~2014》如是描述去年的葡萄酒市场。

报告指出,葡萄酒市场的大考在于受政治、经济气候影响,进口葡萄酒继续探底,国产酒产量下跌收入下滑,13年来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376841194升,相比2012年下降4.46%。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额为1555638547美元,同比下降1.64%。这是在2006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在2009年和2013年出现负增长。

报告指出,2009年的负增长最大的原因来自美国金融海啸的波及使得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导致的消费放缓。而去年,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国家严控三公消费和禁酒令影响,进口量再次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出口至中国的葡萄酒启动双方调查,受此消息影响,国产葡萄酒趁势大涨。但在数月之后,寄希望于借此增长的国产葡萄酒并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最直接的一个体现是,行业的低迷让去年国产葡萄酒业绩普遍蒙羞。“三公消费限制政策、进口葡萄酒冲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国内葡萄酒企业的营销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常青藤国际葡萄酒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勇胜认为。

王朝酒业发布2013年度盈利预警公告,披露预期2013年综合亏损将较上年扩大,并解释称,造成亏损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但最直接的影响是国内葡萄酒消费需求下降,这其中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的因素最为明显。此外,业绩同样如履薄冰的张裕集团日前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给市场打起了预防针,表示目前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前三季度的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下滑18.8%,净利润更是下滑高达25.28%。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国葡萄酒教父李华预计,2014年葡萄酒市场仍在景气低点徘徊,国产葡萄酒的低点也将出现在2014年。

但尽管这样,众多国际葡萄酒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并未减退。意大利酒商瑞克(音译)就带来了自己家乡的葡萄酒品牌,不懂中文并没有组织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他到四川外国语学院请了翻译,希望借助糖酒会认识一些经销商。有着同样热情的还有包括保乐力加在内的国际巨头,其CEO表示,中国将来会成为保乐力加更大的消费市场。此外,来自美国、智利等新兴葡萄酒产区的品牌也在继续下注中国市场。

不过思路似乎有些转变。

探索新增长:个人消费需求

在捷克待了20多年的谢敏(化名)这是第一次参加糖酒会,她期盼着能够招到全国各地的葡萄酒经销商。因为国内前几年火爆的葡萄酒市场,她从捷克回国开始做葡萄酒市场,利用多年的关系,她拿到捷克一家葡萄酒企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以前我不走大众消费市场,但是去年市场变了,我们以前的客户大多是针对国企等,大多数是公务消费,主要做高端红酒这一块,但是去年"国八条"公布以后,这种传统的渠道越来越难卖出去。”她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整个葡萄酒业的寒冬里,谢敏不得不选择转型大众消费来拯救自己的企业,同时她调整自己的产品线,实现中高低端全面覆盖。

不仅仅是谢敏的选择,作为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首个跨入“亿瓶俱乐部”的卡思黛乐同样将2014年定位中国葡萄酒个人消费元年。在进入中国市场8年之后,卡思黛乐亚太区总裁毕杜维表示:“在未来的一年里,葡萄酒市场必须把新的增长希望寄托在新兴的个人消费需求之上。”

大部分和谢敏一样的酒商开始研究走经销商渠道,怎么能够让经销商卖自己的产品,怎么让经销商亦赚到钱。由于此前并没有过多经验,她说:“现在我通过主营的葡萄酒价格在60元左右,若是省市代理建议价格增加20%-30%;考虑到房租、人力等成本,终端店增加50%-80%,酒吧等夜场增加250%-350%。”

中国常春藤国际葡萄酒市场研究中心主席张建生认为,以往所谓的政务、商务消费大多是贿赂式销售,是非正常的市场状态,现在这条路被堵死了,市场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转变,正常了,现在有些酒商反而感觉不适应,这是不正常的。这是调整的阵痛,是市场的法则。消化产能过剩、过热发展带来的后果,中外葡萄酒都不能独善其身。

然而,面对大众消费,最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渠道。对于习惯于通过品鉴会等方式吸引高端消费者的传统红酒渠道,要面对大众消费,则面临着渠道重构的现实窘境。

此前,以专卖店、酒窖为载体,成为中国葡萄酒高增长时期的典型特征。一位业内人士这样算账,“开设这样的专卖店,前期投入费用大概在60万至70万元,而一线城市可能达到百万,除去日常开销、人工工资等,每年要盈利就要实现百万元以上的销量,如果放在前几年,这些成本通过团购等渠道可以收回来,但是近一两年团购销量锐减,很多专卖店走入困境。”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澳媒称中国节俭之风令澳对华红酒出口陷疲软
下一篇:红酒行业押宝互联网 垄断消费主力军购买渠道
白酒股一季报低迷不振 五粮液交十年最差成绩单
白酒股一季报低迷不
黑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乔迁新址暨玉泉“省招”酒营销中
黑龙江省酒类流通协
茅台白金酒:个性化定制白酒成新时代婚礼标配
茅台白金酒:个性化
新《商标法》五一施行 “驰名商标”酒将下架
新《商标法》五一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