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电商持续发酵 酒企激辩酒类电商
·宜宾市长:推进五粮液国企改革
·酒行业依然深陷泥沼 酒类流通连
·全球葡萄酒拍卖市场向好 波尔多
·深圳口岸实现进口葡萄酒产地鉴定
推荐文章
·进口酒缘何在华"贱卖" 市场快速
·国内葡萄酒巨头扎堆杀入进口酒市
·部分酒企淡出全国糖酒会 业内称
·国家级放心酒示范店公布
·酒鬼酒一季度业绩预增820%-1127%
最热文章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首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百威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 啤酒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
·联想控股全面披露酒业布局 “丰
·重庆:餐馆出售自制酒最高罚5万
旗帜广告位
中国葡萄酒行业开始“去专业化”
2018-07-22 20:45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有人曾说葡萄酒的专业化极高,不够开放,必然做不大。也有人说,葡萄酒圈子里的人都说些消费者听不懂的话,将喝葡萄酒升级为“学院派”喝法,一会儿说有矿物质,一会儿说有泥土味儿,一会儿说有大海的味道,专业术语一大堆,使消费者不敢涉足,更不敢坐下来好好品尝。

葡萄酒本来是分享和传递情感的媒介,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但是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却走上了另一条路。事实证明,不是专家说一瓶葡萄酒好就是真的好,只有消费者自己喜欢的酒才是好的葡萄酒。消费者对口感是否喜欢,甚至在什么场合,和什么人喝都决定了消费者心目中的好酒是什么。悄然中,中国葡萄酒行业也开始走上“去专业化”之路。

现象:不少中国消费者不懂装懂

目前,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葡萄酒的宣传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开始从主流电视平台向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转移,葡萄酒的消费人群开始从中年人向更加富有活力的年轻人转移,葡萄酒消费开始从商务宴请向大众消费转移消费葡萄酒的利润开始从暴利向微利转移。相应地,葡萄酒的“去专业化”也开始在葡萄酒行业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来。

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是,多年来,记者观察发现,在大部分葡萄酒品鉴会上,非专业人士的数量远远少于专业人士的数量,这是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葡萄酒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有很多的知识和规矩,比如说要搭配西餐,要知道怎么握杯。相比比较开放的白酒来说,这些都太过专业和复杂。所以,中国葡萄酒的消费者大多都在不懂装懂地饮用葡萄酒,很多都是在比较压抑地消费葡萄酒”。北京某国际红酒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韩枫对记者说,这就好像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一样,大家都心照不宣。

观察:“高大上”的阶段已经过去

很多葡萄酒企业和经销商都在转变想法,开始增加和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同时,他们会自己印制一些葡萄酒的基本知识给刚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引导其进行消费。

“我常和刚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说,葡萄酒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深圳某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声达说。现在葡萄酒经销商的日子不好过,如果还是坚持采用之前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将葡萄酒卖给懂酒之人,市场很难扩大。

“不管是主动接近消费者,还是被动‘去专业化’,只要能够促进销售,我们就会去尝试,而且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产品是卖给不懂酒的消费者的。这说明我们的酒适合这些消费者的口味,不懂酒的消费者恰恰是这个市场可以利用的最大增量,这是我们目前比较欣慰的事。”一位业内人士说。

从一开始,葡萄酒文化在中国就被贴上了固有标签。与其宣扬的“追求品质生活,享受奢华感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人不敢企及和不敢尝试的心理暗示。因此,葡萄酒在大众市场上始终不够红火。行业内很多固化思维需要改变,一方面,这个行业需要一定具有专业知识和自身修养高的从业者;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固化思维会给行业带来阻力。中国葡萄酒行业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去专业化”的过程。

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并购基金谨防“大热倒灶” 酒企连续亏损响退市预警
下一篇:零关税进口红酒降价 国产酒遭冷遇
遵从规则 拥抱“新民酒时代”
遵从规则 拥抱“新
部分酒企淡出全国糖酒会 业内称因招商功能弱化
部分酒企淡出全国糖
假葡萄酒遇苏打面不改色就露馅
假葡萄酒遇苏打面不
进口葡萄酒屡上黑榜 法国西班牙占六成
进口葡萄酒屡上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