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卫计委最新发布了一组令人关注的数据,数据称,北京市居民过量饮酒率已经达到了16%。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16个人达到了“酒依赖”的程度。“酒依赖”是“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简称,它是由于人们长期饮酒后形成的对酒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求和一系列生理变化。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北京市现有常住人口2151.6万人,按此计算,北京市有将近345万人都患有“酒精依赖征”。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北京市普通人群中酒精依赖的比例有这么高吗?我们的记者查询了一组其他地区的相关数据,在啤酒之城山东青岛,根据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统计,青岛市民“酒精依赖征”的比例约为4.67%;而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网瘾治疗中心主任周旭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湖南省酒精成瘾患者的比例大概为5%。
显然,南北两个地区的数据都比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要低出一大截,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市回龙观医院酒依赖治疗中心主任牛雅娟昨晚告诉经济之声记者,经他们严格统计,全国范围内,“酒精依赖征”加上更为严重的“酒精滥用”总的人口比例也仅为9%。
牛雅娟:应该没有那么高,我们医院组织的一项对全国四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推断目前酒精依赖加上酒精滥用,一共是9%的比例。
大数据的“中国陷阱”
实际上,虽然最近两年大数据概念被炒得非常火热,但是近年来各种统计数据“打架”甚至过分失实的情况并不少见。专栏作家安替认为,当大数据引入中国时,立刻会遇到数据的中国陷阱——失真。他说,除了纯粹商业大数据分析,任何结论需要提交给非商业的决策者,就会出现一个典型的问题:调查报告如果不符合领导思路怎么会存在?本身是展现技术独立决策魔力的大数据,在中国,很容易会沦为“大忽悠”,为了领导和客户的喜爱,而故意修改数据模型甚至结论本身。因此,几乎成为“机器神祗”的大数据,进入中国之后,也只能强化商业购买上的预测力,却很难发挥其社会魔力。
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