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贵州省第27个“全国质量月”有关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好2017年“质量月”活动,推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8月31日,茅台集团在会议中心召开2017年度质量月启动大会,对公司“质量月”活动作详实安排部署。
茅台集团委、总经理李保芳,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杨建军,总法律顾问刘汉林,副总经理杨代永,总工程师王莉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到贵州省检验检疫局遵义局王志文出席,茅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及集团和股份总经理助理,集团本部、股份公司各车间、单位、部门负责人,销售公司、酱香酒公司、习酒公司、技术开发公司、保健酒业公司、循环产投公司负责人及分管质量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王莉主持会议。
李保芳讲话中围绕“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发展”的会议主题,就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保持质量地位,从四个方面作重要讲话:
一,要不断深化全员全过程质量意识,一如继往追求质量。
在茅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质量始终占据着为重要的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茅台更要居安思危,对标先进、与时俱进,大力提升全员全过程质量意识,真正让“质量为生命”的信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切实筑牢质量根基。
事实上讲,茅台酒生产标准对员工技能、生产原料、生态环境近苛刻,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必须自始至终规范操作,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终的生产结果,茅台品牌是中国传统白酒的化身,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精心呵护,任何子公司不得在集团以外购买基酒,也不得使用任何添加酒精或使用酒精串蒸的基酒。希望分管质量的同志和在座各位,始终保持危机感、紧迫感,加强质量体系、制度的宣贯工作,牢固树立和强化“质量人人有责”、“质量无小事”的思想,切实抓好自身工作质量,维护好环境质量,真正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操作在我手中”,保障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二,要不断弘扬茅台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做好质量。
作为知名民族品牌和国家名片,茅台为重要的是不断提炼、丰富茅台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的灵魂,把“精益求精、精工细作”贯穿于生产与质量工作的全过程,始终以过硬的质量和口碑,赢得认同和赞誉,方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我们要搞清什么是工匠?什么是工匠精神?怎样实现工匠精神的代际传承?这三个问题。
工匠是“百工之长”,是专心专注于某一领域的能工巧匠,是老百姓口中的“行业状元”。一方面,需要拥有娴熟技艺,既是可以现身说法,于日积月累中带徒弟的老师傅;也是在师傅的严格教诲中刻苦学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徒。精湛的技艺、过人的技术是工匠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工匠也需要特的灵气和悟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领域,以一种追求和致的精神,于产品中融入匠心,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方能登峰造、一览众山小。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始终是爱岗敬业、坚守奉献的价值理念,是精益求精、精工细作、追求致的专业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信仰、一笔财富。谁拥有了这笔财富,无疑就站到了企业发展的制高点上。归结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责任心和精湛的技能。没有这两条,生产不出好产品。茅台已经过去了一个百年,我们还希望两个百年、三个百年。这就需要从、中层到基层员工,都能够把自己置身于工匠精神之中想问题、干工作,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做透做深做精,并时刻怀揣一颗责任心,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同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特别是管生产的车间主任、酒师、班长必须与员工奋战在线,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每一个环节做到致,唯有一丝不苟,才能产质量的稳定。
关于怎样实现工匠精神的代际传承,要集中力量做好三件事:一是现身说法,要坚持通过技术精湛的老师傅现身说法、现场培训和“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师带徒活动深入开展,着力把一线职工的操作技能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别让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站成为一个招牌、一种摆设。自去年建立以来,“一室一站”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要引起重视、扎实抓好。二是培训考核,要把技能管理、考核纳入技术分析的范畴,对酒师、技能工人,在需要基本具备的晾堂操作、堆积发酵判断、上甑、接酒、品评等技能上,加强培训考核,促进工匠技艺提升。在这个问题上,各车间要加强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促进员工习惯于做好做精自己的本份。在工匠技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激励基层工匠保持自己的灵气与个性,让自己所酿的酒、所勾的酒更有韵味、更有灵魂。这也是中国传统产品质量的灵性所在。三是强化激励,精益求精、精工细作更多体现在一线工人身上。因此,我们要从公司层面,进一步推行技术通道,让更多的一线员工有奔头、有作为。生产质量大会上,我们将宣布酿造系列技术职务的聘任名单,相信对广大酒师、曲师、勾兑师、品酒师是大的激励。后续,我们还会陆续推进维修等其他技能系列的评聘工作,真正做到留住能人、用好匠人、培养传人。今年,要在酿造系列之外有所突破。
三,要突出问题导向抓好制度建设,完善体系保障质量。
借此次“质量月”活动契机,相关要部门要尽快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环节可追溯、人人有分工、事事可追责的良性机制,有效形成质量诚信、道德自律的质量价值观。一要深入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首席质量官设置,不仅在集团公司层面,还要延伸到各子公司、各车间和部门,从上到下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在充分授权的同时,严格实行质量安全控制“逐级负责制”,做到“管理有办法、工作有流程、环节有人管、追责有依据”;二要完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跟进完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质量、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促进基层单位、员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推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三要改革生产技术分析会。这些重要的会议,要重新思考、精准定位,务求做到中层有所思、基层有所得,分析能透彻、结果能运用;四要加强质量研判。生产技术系统的同志,除了做好当前技术创新工作外,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质量监控技术。适当的时候,可以引进先进质量工具,提升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