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粮液广发聚贤令,首年最高给出税后400万元补贴,以后每年给予200万元补贴,只为招揽全球高端顶尖人才。此消息一出,立即轰动了酒业内外。
作为中国白酒企业龙头,五粮液的一举一动备受行业关注。自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上任以来,“二次创业”“建设千亿企业”“聚焦主业”目标等已经成为了五粮液厂商的战略共识。
而要实现这些战略,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能动性上。8月1日,注定在五粮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五粮液集团公司“千百十人才工程”正式出炉。业内人士认为,五粮液此举是将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才驱动型五粮液正在形成
众所周知,白酒行业经过“黄金10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后的深度调整,白酒行业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对消费市场的占位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因此,随着各大酒企间竞争的白热化,除了优秀的产品品质、品牌外,人才成为支撑他们决胜未来的法宝。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进入2017年以来,五粮液公司全方位发力。短短数月,从全员大讨论到思想大解放,从厂商关系维护到服务营销终端,从产品品质保障到品牌价值提升,从时尚趋势引领到白酒行业创新,五粮液公司正在着力将其“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因此,随着此次“千百十人才工程”的正式落地,五粮液未来人才支撑型企业发展路径开始凸显。
从“6·2”会议上李曙光提出“千百十人才工程”战略构想,到这一战略落地执行的进程中,五粮液始终将“人才”视为重中之重。
在8月4日的五粮液大讲堂开班典礼上,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邹涛就表示,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有优良产品,必须有优秀人才;要有优秀人才,必须先构筑平台。
五粮液大讲堂的举办,则是其加强内部人才挖掘、培养的重要举措。据了解,举办五粮液大讲堂,是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站在“二次创业”,实现千亿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对“人才强企”战略工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是希望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更新知识、拓展思路、提升能力,树立勤于学习、追求卓越的良好导向,以便更好地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
邹涛在五粮液大讲堂上表示,要以新的广度,打造爱学习的五粮液;要以新的高度,打造善思考的五粮液;要以新的深度,打造讲文化的五粮液;要以新的温度,打造有情怀的五粮液。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外部引进人才,还是从内部人才挖掘、培养,一个人才驱动型的五粮液正在形成。
人才强企助推五粮液跨越式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五粮液通过“千百十人才工程”的推进、落实、深化,将加快对外、对内引进、培养人才的速度与力度,有助于五粮液在短期内吸引与汇聚一大批行业高端优秀人才,在酿酒及科技创新、营销、金融、资本运营等诸多关键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有望彻底拉开与其他酒企的差距,实现五粮液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人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得到人才还需要留住人才,这样才能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粮液通过大幅增加各级各类人才的岗位补贴,采取召开引进人才座谈会、提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开设五粮液大讲堂,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聚集制度和更具灵活性的人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稳定人才、培养人才。
五粮液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千亿发展目标,目前还面临着种种困难。未来,五粮液的战略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如何走,这都需要人才的支撑。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五粮液针对人才的一系列举措,将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确保其战略指导下的现有各项战略措施的落地,为实现“二次创业”“建设千亿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相关链接:
“千百十”人才引进基本条件及补贴标准
近期,五粮液公司出台“千百十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在业内外引发高度关注。本刊现将五粮液集团公司“千百十”人才引进基本条件和补贴标准整理如下。
一、基本条件
第一类:十人计划
(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及相同层次国外院士。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励获得者主研人员。
(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人计划”人才入选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类科技计划项目主持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
(五)曾担任世界500强、全国100强的企业总部高管职务或同等职务2年以上(近5年来)。
(六)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党政机关中相当于本层次且业绩突出的领军人才。
第二类:百人计划
(一)百人一级。
1.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类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参与人(排名前三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与人(排名前三位)。
3.曾担任本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总部高管职务或同等职务2年以上(近5年来)。
(二)百人二级。
1.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入选者。
2.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
3.曾担任世界500强、全国100强的企业总部中干正职职务或同等职务5年以上(近8年来)。
(三)百人三级。
1.省部级科技奖获得者主持人。
2.省“千人计划”等省部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入选者。
3.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创新型企业家。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