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酒是我借鉴了家传四百年的浓香酿造不传之密和我近70年的酿酒心得做出来的一款酒。说是作品,也可以说是我一生心血的结晶。
今天,我要将传承四百多年的国宝、国窖、中国窖父的家族秘方公布于世:百年传承、正宗血脉、道地属性;掌控温度、湿度,沿用四百多年的家传窖泥,摄氏18度的环境,这是生产浓香型好酒的最佳工艺要求。我们赖家的家族秘方,让全球共享。
“泸半城”和小男孩
回忆小时候,我出生在一个因酒而富足的大家庭中。我父亲的“同发生”酒坊是民国后期泸州数一数二的大酒坊,同发生酒坊出品的“泸州老窖大曲酒”行销全国,又先后开了钱庄、纱厂和盐号,在泸州地区富甲一方,人称“泸半城”。
当时的我还很小,却总是在槽坊里玩耍,槽坊很宽敞,在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谷堆、糠头间爬上爬下地玩,从早到晚看工人操作,看他们起窖,看他们下窖觉得很新鲜,很稀奇。和工人混熟了,还可尝尝刚烤好的酒,玩的乐此不疲。
现在想来,也许在那个时候,心里面就种下了烤酒的种子。
老窖·国窖
从我记事起,就见惯了因为我家老窖而展开的明争暗斗,这一切都是萦绕在我童年记忆深处无法释怀的谜团。而现在我知道了,酒要好,必须要窖老,要糟老。
我们有一个传统就叫“千年窖,万年糟”。10年的窖和50年的窖完全不一样,这是实践得出来的一种结论,但是为什么好?当时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老窖就出好酒。
我家“同发生”酒坊酿造的泸州老窖大曲酒,它产自于我国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国宝窖池。这些仅存的百年老窖始建于公元1573年,从这里产出的酒由于酒香丰满、独特,与众不同,饮醉而不上头,所以价值千金。而这些明朝老窖也因此成为了解放前国内各大酒坊竞相争夺的宝藏。
解放后公私合营,这些国宝窖池交给了国家,如今“国窖1573”酒也是产自这些窖池,它的香气非常悠扬细腻,而且窖香很突出。
中国白酒以前只能靠师父带学徒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资料。我经过总结几代人的烤酒经验,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发现,作为酿酒发酵容器的泥窖,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窖泥中无数微生物的衍变,使窖泥成了一个天然的香料加工场。老窖为什么好,就在于它的微生物体系很大,代谢产物很多;它这个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决定了酒里面有益的香味成分及丰富程度;老窖微生物也比新窖要多几百倍,它的代谢产物酸、酯也很多,积累时间越长,它的微生物在里边不断工作,不断积累。在常年不断的发酵酿造过程中,老窖比新窖积累了更多的微生物,也就可以形成更多的香味物质,从而使酒的香气愈加浓郁丰满。百年老窖出好酒的奥秘终于被揭开了。
靠着长期的经验积累,我在烤酒的工作之余,总结了二百多万字的笔记,这是中国酿酒史上第一份文字资料。
然而,在当年却没有人发现这其中的价值,直到1961年初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573国宝窖池突然滴酒不出的事件。
国宝窖池面临荒废震惊了酿酒界 ,全国各大酒厂所有经验丰富的技师,都被紧急抽调到泸州,寻找挽救老窖的方法。
窖池不产酒,所有办法用过都不行。省里面,省公司知道这个事情了,领导一来就找我:“赖高淮到哪儿去了?”
而此时的我,刚刚被调到卫星厂,去生产人造牛奶。厂里决定调回我,让我放手一搏。
回来后,我对照我的记录一分析,是因为酸度高了,微生物不生长了。技师们将信将疑,而我则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仅仅几天就让老窖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很多有名的技师、老师傅一个多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因此工人对我很崇拜,就说:“这不得了了,这个赖高淮就像国窖1573的父亲,他不在,酒就不出来,他一回来酒就又出来了。”窖父一说就这样传开了,祖传的国宝窖池神奇重生了。
经过这件事,我写的白酒酿造的笔记才被人重视 ,在白酒界也声名鹊起了。
在我担任泸州老窖酒厂常务副厂长、总工程师时,省外的很多名优酒厂派人到老窖来参观国宝窖地,完全是一种朝圣的概念,都希望有机会向我讨教白酒酿造技艺。
著书·收徒
中国的白酒以其特有的酿造技术、历史传承,独特的文化、人文特性和令人着迷的香味体系,独立于世界酒类之林,是中华文明特有的载体和遗产。保护好这一祖先传下的瑰宝,挖掘并发扬光大,健康持续地发展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
自我撰写第一本关于酿酒的专著《泸州老窖大曲酒》开始,这些年来陆续编撰出版有《中国白酒60年》(1950-2010)、《白酒技术全书》、《白酒品酒师手册》、《白酒理化检测分析》、《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上、中、下)、《白酒微生物的培育与利用》、《白酒质量与理化检测》、《人工培养老窖技术》、《白酒香、味、格之探讨》、《白酒风味学》等近20多部著作,还有近30万字的论文发表在各专业刊物上。对我的介绍还被收录进《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工程》,《当代酒界人物志》,因为有突出贡献而被编入《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大典》一书。
当年我为轻工部、商业部、四川省等陆续举办了近50余期培训班,学员近5000人,时至今日,正式拜师的已有6000多人了。他们中很多都是现如今各著名白酒企业的中流砥柱、技术中坚了。同时,我还有幸领导并参加了五粮液配方定型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也给了我很多荣誉,1984~2002年间我出任历届商务部的白酒专家评审组组长,至今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政协四川省第六届科技界常委,泸州市政协第一届常委,第三、四届副主席。
1992年,世界酿酒组织授予我“国际酿酒大师”称号,这是唯一授予中国人的“国际酿酒大师”称号,我为能代表中国获得这样殊荣而感到自豪。
1994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视察泸州老窖时称我为“中国酒圣”,要我为中国白酒多做贡献,我很激动,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传承发展尽我一份绵薄之力。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授予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传承人”称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