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杯酒人生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动川黔两地酱酒技术协作,白酒
·继往开来,臻于至善 ——在第十
·宋书玉:美好生活一定要有美酒相
·张建会:莫让青春负韶华
·张武举:用酒香谱写无悔人生
推荐文章
·吴天祥:抓千亿增量,在坚守中创
·张传梁:枣乡人的甜果实
·李冰:演绎一段永不落幕的“芳华
·宜人夏季爱上白葡萄酒(组图)
·舌尖上的洋酒精与心跳
最热文章
·丰子恺:吃酒
·沈鸿林:让“中国沈酒”慢慢喝
·喝酒--喝也不行 不喝也不行(李敖
·李双银:擎起中国果酒的一面旗帜
·胡义明:白酒大师的“酒业梦”
·中国酿酒大匠———张金修
·“拼命三郎”尤春
·酒人酒话:饮酒者说
· 白酒怎样闯世界?
· 会稽山拔得过会第一股
旗帜广告位
刘树琪:育种和苗木工作是中国葡萄酒产业根基
2016-10-28 16:0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我国葡萄酒产业还有许多短板,比如适宜各产区风土条件的酿酒葡萄品种品系的选育和苗木供应。因为面对冬季埋土防寒和雨热同季的病虫害防治两大特殊环境,选育抗性品种关乎产业生存和竞争力。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为葡萄酒教育和科研的公共平台,有公共财政的投入保障,理应有更多责任和担当,在酿酒葡萄抗性品种选育和苗木供应上有大的作为。

中国的风土十分丰富和复杂,适应中国本土条件的品种很多。我们的毛葡萄、刺葡萄,山葡萄等等,抗性都很好,品质也不错。可惜世界葡萄酒的标准体系和它的口味霸权已经形成,我们本土品种很难生产出符合欧亚种口味和特征的葡萄酒。这就需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葡萄酒补上抗性品种引进和选育的短板,靠扎实的基础工作适应国际化,塑造中国风。
 


 

多措并举加强葡萄品种引进和选育

一是继续引进选育适宜的欧亚种品种品系。首先是筛选出各产区适宜的品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各产区对适宜自己的几个大品种和小品种,基本上心中有数了。今后关键是要在适宜品种中选择出适应性更强的优良品系,我们应该把世界上,特别是美国北部和德国选育的抗寒抗病抗旱的优良品种品系引进来。不仅要重视品种,更要重视品系。

二是利用合理的砧穗组合提高葡萄的抗性。研究砧穗组合首先要高度重视适宜我们风土的各种砧木品种,如SO4、5BB、101-4等等。要弄清楚各自风土条件下哪一个葡萄品种适合哪样的砧木。还要在好的砧木品种中引进和选育好的品系。适宜砧木品种中的优良品系我们研究得很少。第二要研究砧穗组合的亲和性问题,如果亲和性不行,搞嫁接苗木也是无用功。第三要研究砧穗组合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保证葡萄原料的质量。

引进优良砧木,推广嫁接苗木,解决酿酒葡萄抗性问题,需要大量复杂的基础研究,国外有个专家耗时21年研究101-4的性状,还认为许多问题没有研究透,我们有后发优势,就是要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在引进嫁接苗木的过程中,把它的一些基础理论、基础数据、基础标准一并引进,尽管多花点代价,但可以减少我们的失误,让我们少走弯路。

三是要下笨功夫开展抗性品种品系的育种。美国和德国的抗性品种育种工作走在前面,我们要寻找路径把他们一些抗性品种引进来,他们选育的一般都是欧美杂种,也有一些是山欧杂种,经过多少代的杂交回交,吸收了山、美品种好的一些基因,保持了欧亚种的风味。我们要引进欧美这几十年来研究的抗寒、抗病、抗旱的亲本,抓好杂交育种,选育出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品系。北京莱茵堡酒庄邹福林老师就是一个典型,他杂交获得了一批红色品种和白色品种,不用埋土,不用打药,不需浇水,葡萄的颜色、香气、糖份、酸度都很好,值得我们期待。叧外

,我们要重视传承建国以来依托本土种质资源的育种工作。之前我国选育出许多优良山欧杂交品种,要继续加强工作,进一步杂交、回交,巩固和扩大我们早先的育种成果。如北醇、公酿系列,山葡萄刺葡萄和毛葡萄等优良品种。要做好中长期规划,根据“三抗一优”的大方向,面向未来去做好基础工作,解决中国冬季埋土防寒和生长期雨热同季的问题。

夯实基础保障品种选育和苗木工程

一要搭建好公共平台,展开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一个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这是农业部支持的国字号工程,应该推动这个体系关注优良葡萄品种品系的选育。另一个是今年6月份成立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它囊括了中国17所设置有葡萄酒本科专业的大学,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大型葡萄酒企业技术中心。但它是一个学术组织,它有组织、协调、指导的功能,相应的资源、政策和资金,需要去争取和配置,我们要依靠这个平台,主动积极作为,来争取资源真正为葡萄酒产业服务。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和各葡萄酒学术组织各有各的优势,要齐心协力共同为葡萄酒产业发力。此外,全国每一个产区政府和骨干企业也都有这样的积极性和热情。葡萄品种品系问题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要整合资源,推动每个产区把公共平台搭建起来。像烟台产区,就有一个葡萄酒专家委员会,依托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整合其他资源,一年拿出几百万来支持基础性研究。像新疆、宁夏作为省级政府的投入就更大。每个产区都可以搭建这样的平台,这个平台一定要体现公共性,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一定是几方的力量和资源整合来实现,产学研企政有机结合。有的民办公助,有的是公共平台吸引一些民办企业来参与。当然,搭好平台,实体运作要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

二要建立品种资源库。像烟台这些年引进来的优良品种,特别品系需要建立母本园和资源圃,把所有好的酿酒葡萄和砧木品种、品系收集起来。全国各地多年也都有大量引进,也需要保存好种质资源。我们要推动国家,产区和企业都来做这件事。这也是建设酿酒葡萄脱毒优质苗木繁育基地的基础。

三要建立葡萄育种人才库和项目库。全国葡萄育种研究的人才梯队要普查和组织起来,有关酿酒葡萄育种的课题和项目要编制好,形成项目库,拿出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规划,争取列入产区和国家科技和产业扶持的大盘子,组织人才团队持续研究,扎实推进。葡萄育种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公共财政支持,又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一代代潜心发力。

四要培育葡萄育种明星企业和标兵,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葡萄育种需要长期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而且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有盲区,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们要推动全社会重视葡萄育种和苗木工作,尊重和保护育种家的劳动。要培养和宣扬典型,树立标兵。如山东志昌葡萄研究所三十年潜心葡萄育种和优质苗木供应,成为山东的标杆。北京邹富林老师二十年痴迷酿酒葡萄育种,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等等。鲜食葡萄育种这一块,成果就比较多了,短板关键是酿酒葡萄品种培育和苗木工作。

五要推动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酿酒葡萄育种和苗木供应是葡萄酒产业的根基,需要法规制度保障。不但要有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体系,还要有相应的监管体系。烟台产区目前在推动育种和苗木标准制度的建立,先从小产区和企业做起,然后推动一个个产区,再联手全国。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宋书玉解读“理性饮酒”
下一篇:傅钟:打造第一酒商上市平台
推动川黔两地酱酒技术协作,白酒博士后罗爱民调研酱人
推动川黔两地酱酒技
继往开来,臻于至善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
继往开来,臻于至善
吴天祥:抓千亿增量,在坚守中创新
吴天祥:抓千亿增量
宋书玉:美好生活一定要有美酒相伴!
宋书玉:美好生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