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喜讯!
劲牌有限公司保健酒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成功入选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项目名录。
全国63个项目入围,湖北仅四席,劲牌是全国唯一的酒企。11月,63个项目将集中在上海展览,向世人一展“中国制造”实力。孕育这个项目的是劲牌,改写千年酿酒历史的地点,永远定格在了枫林。
枫林酒厂,在这座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整个酿酒生产过程从蒸煮到糖化、发酵,实现了全面机械化,所有物料全部不沾地,让观者无不领略到酿酒新工艺的独特魅力。
日前,记者前往枫林酒厂,追寻了一粒高粱米“环屋飞行”后变成清香醇酿的奇妙过程。
一年5万人来参观高粱米的“环屋飞行”
上午10点,末伏的太阳依旧火辣,一辆旅游大巴驶入枫林酒厂内。枫林酒厂位于湖北阳新枫林镇大桥村,群山环抱,宛如世外桃源。2011年7月建成投产,完全建成后将年产小曲原酒6万吨。旅游大巴载来的是麻城市场的忠实消费者。记者在枫林酒厂副厂长冯海兵的带领下,加入了这支参观队伍。
步入车间三楼,可以看到窗外不远处有10个18米高的粮仓。来自澳洲阳光农场的优质高粱米飞洋跨海来到武汉港和九江港,再一车车从港口运来卸进粮仓,通过自动提升输送机进入三楼浸泡车间,水量、水温由电脑控制。
控制室,蒸粮一班班长李强正在监控浸泡粮槽进水流量。“温馨提示:5#蒸锅泄压完成,请加闷粮水!”屏幕上弹出提示窗口,李强轻点鼠标,加水开始。20多个小时后,泡好的粮食自动输送到蒸煮车间。工人坐在监控室里又轻点鼠标,二楼车间的特制高压锅就开始煮粮。粮食煮好后,经过自动摊凉机冷却并拌入酒曲,被输送到恒温恒湿的糖化箱。8个糖化箱,只需要一名工人监测温度湿度。在过去最耗人力的入池发酵车间,两米深的发酵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不锈钢料斗。糖化好的原料,输进料斗后,被叉车送进一楼恒温发酵车间。半个月后,料斗被叉车转运到蒸馏生产线,自动倾倒、上料、蒸馏,清澈晶莹的酒液汩汩流淌。舀一瓢,轻轻一品,满口留香。
整个过程,粮仓到三楼,再到一楼,仅仅能在粮食进高压锅和输进料斗时看见酒红色的高粱米。
麻城一位消费者参观后感慨:虽然看不到全过程,但能感受到高粱米自由流动一遭,就成了酒,这已经很奇妙了!
据介绍,现在一年中,前来感受这趟奇妙旅行的已经多达5万人次。
小曲酒酿造新工艺6年摸索改变千年历史
消费者的惊叹主要来自小曲酒酿造新工艺的独特魅力。
经典影片《红高粱》中,一群大老爷们打着赤膊,在高温熏蒸的作坊里,把酒跪拜酒神,大声唱着《酒神曲》:“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因为运粮、浸泡、蒸煮、发酵、蒸馏……一道道工序,都要靠肩挑背扛,靠经验,他们希望酒神保佑。
真有酒神保佑出好酒吗?肯定没有!
进入21世纪,葡萄酒、啤酒等液态发酵的酒,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唯独固态发酵的白酒酿造仍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时代。
传承千年的酿造技术,如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
劲牌人要吃这个螃蟹。
2006年年初,公司领导与技术人员到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此时,对方发酵时用的是可以移动小白桶,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发酵池。这给当时的毛铺酒厂技术副厂长沈永祥很大感触。“我们也能够干!”沈永祥等人用了6年时间,摸着石头过了河。
2008年夏天,开始在毛铺酒厂做小实验,从几十斤到几百斤投粮,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与温度的关系——需要封闭恒温。此时,原酒生态园四期(枫林)已经规划,公司紧急按新工艺要求重新规划布局,这才有了现在的枫林酒厂。随后又下广东、访台湾、走日本,对蒸粮、蒸馏等工序实验修改再实验,2011年7月,一座现代化的酿酒车间在阳新枫林镇投产。
“中间失败了太多次,董事长问:‘能不能行’。沈永祥肯定回答:‘一定行’。”冯海兵回忆说,那时候所有人一天干十四五个小时,来一个问题解决一个。
酿造三车间员工陈荣生也回忆:投产时设备问题层出不穷,20个酒甑7个出故障,技术人员跟班生产,经过3个多月的设备改造验证,在2012年2月底,酒质酒率终于趋于稳定。
正是这6年,劲牌“小曲酒酿造新工艺”推动了中国酿酒行业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也改变了千年酿酒历史。
智能机器人戴电子眼上阵变“酿酒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