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到《黄帝内经》载:“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彪悍”,再到俗语“酒为百药之长”的精彩解读与注解,知名养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从酒与养生、五行人格、酒文化反映中国人的生命文化,以及五粮液的“中庸和谐”文化等多个维度娓娓道来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风趣生动的演讲引得现场嘉宾掌声不断。这是在7月13日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深圳站文化论坛上的精彩一幕。
(文化论坛)
从1915年首登国际舞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到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喜获世博大奖,五粮液始终以行业领军品牌的姿态,积极探索将中国白酒推广至全世界的有效途径。为了纪念这份百年荣耀,2016年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五粮液加速国际化步伐的新尝试,而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
(活动现场)
以品质为根 赢取国际市场
随着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出路也成为各行业积极探索的问题。白酒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其国际化之路,必然、必须坚持以品质为根。白酒企业只有先练好“内功”,踏实做好品质建设和标准建设,对外输出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正如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在深圳站活动现场所说,过去一百年,五粮液在继承、发扬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坚持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凭借着卓越的品质,成就了中国酒业大王的地位,并引领中国白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续写了“百年世博 百年荣耀”的辉煌。
未来五粮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坚持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将是五粮液赢取国际市场的第一步。五粮液所拥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五种粮食配方、十里酒城规模、明初古窖池群、传统酿造工艺、中庸和谐的文化等六大优势,缔造了“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品质标杆,成为五粮液得天独厚的品质之源。
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五粮液坚决贯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消费者而生而长”的质量观,提出了“预防、把关、报告”的“三并重”,以及由“42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8个关键过程和76个专检点的质量管理思想。公司还实行自检、跟踪与专检相结合,切实做到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厂,在确保五粮液产品质量的同时,形成了一套五粮液独特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成为五粮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在见证了白酒行业数十年进程的酒业前辈看来,传承与创新是白酒工业的一体两面。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白酒行业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到“中国制造”的转型。未来的十年,将是酒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期,中国白酒将继续坚守和传承“工匠精神”,倡导和弘扬中国白酒独特工艺和酒体风味的科学性,让世界消费者真正从中国白酒的内在科学性来认识白酒、了解白酒。
作为消费类产品,五粮液始终秉承品质是产品的第一竞争力,始终坚持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将高品质五粮美酒作为撬动海内外市场的不二法宝。事实上,自1915年以来,五粮液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质量奖。目前,五粮液已在海外市场开设了专卖店、旗舰店,还与DFS环球免税集团、美国百富门集团、韩国乐天集团等开展实质性合作,产品已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备受消费者青睐。
以文化为媒 国际化步伐愈加稳健豪迈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的习俗。中国白酒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之中,成为数千年诗酒文章的神韵、民俗风情的载体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可以说,中国白酒的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
在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深圳站活动现场,张其成教授做了《酒与五行人生》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养生要注重五行平衡、阴阳调和,五粮液以五谷酿造,最能充分体现“五行平衡、中庸和谐”之精髓。喝酒的最高境界就是“和”,五粮液的“和”文化是中国酒文化的酒魂,最具成为中国酒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的可能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主题演讲)
活动现场,张其成教授还与《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青年钢琴演奏家宋思衡,就酒与养生、酒与音乐的共通之处在文化论坛现场展开探讨。张其成教授认为,《论语》中有“惟酒无量,不及乱”的记载,中华文化最高妙的就是“中”,养生就是要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