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期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可以说,这也是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重点任务。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教授丁文锋也撰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中的战略举措,前者侧重于“破”,后者侧 重于“立”。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法制建设的一大期待就是尽快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市场经济领域,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要树立法治经济的理念,形成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严密的市场经济执法体系,打造公正的市场经济法治体系。
让酒业有法可依
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规范行业的市场秩序,对酒行业而言,消除顽疾、净化市场或将运用“法制立法”举措,推动行业迈入更加健康、有序的体系之列之内。
在此之前的2013年,由《华夏酒报》主办的“中国糖酒食品业年度峰会主题论坛”上,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表示对酒类行业需要国家从立法、监管方面加以约束。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酒类行业将迎来更具现代化高度和国际化广度的发展机遇。
贾康认为,酒类行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从立法、监管方面加以有效约束,需要完善酒业内部的标准体系,以确保行业发展更加理性规范,提升酒业市场的运行质量。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就曾建议,加大打击虚假广告的力度,同时加大白酒立法,促进白酒行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进入白酒行业的门槛很低,小酒厂在质量、环保和税收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为促进白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加强白酒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白酒产品质量和企业对环境的保护,确保社会的和谐文明。
应该说,关于酒行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呼声依旧,几乎每年两会期间,都有行业代表提出酒业的立法预期。
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宏柱今年在两会期间再次呼吁尽快完成白酒立法,“既让白酒行业拥有专项法律,又能够推动饮酒方式的科学化、产品质量品牌化、市场管理规范化、白酒产品结构国际化。”
但因为种种原因,酒业立法一直处于理论探索期,而当下,在“十三五”规划中,新的中央建议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显然,关乎国计民生的酒类生产领域需要这样一部法律法规来完善并制约酒类厂家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在完备的法律体系下,法律将更符合人民群众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和社会实践的标准。
关于白酒立法对整个酿酒行业的意义,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认为,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净化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还可以全面规范行业发展,“比如,对白酒行业的产能扩建行为给予约束,以确保行业综合质量水平;比如,保护酿酒生态资源,更好地实现酿酒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应该通过立法的途径加以科学引导。”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