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9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江苏省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如期拉开帷幕,作为本届全国糖酒会的压轴大戏,由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华夏酒报社、 主办,华夏酒报社、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唯一官方主题论坛——“‘重’塑产区品牌,‘数’读白酒未来”,在金陵会议中心紫金厅盛大举行。
作为中国酒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全国糖酒会出现的一系列活动,仍然显示着酒业良好旺盛的活力,在行业“弱复苏”已成现实的当下,不断踊跃的思想和理念广受参展厂商的追逐。以战略高度致胜行业未来的全国糖酒会主题论坛向来善于引导这种趋势,放大行业内最前沿、最深刻的思想交流和理念碰撞,推动产业进行价值重塑,为酒业发展良性循环做重要推手。
本届全国糖酒会论坛的主题定为“‘重’塑产区品牌,‘数’读白酒未来”。这是因为产区是历史与自然对酒业的恩赐,而大数据则代表着酒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一如南京这座城市,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充满了时代的朝气与活力。我们期待着通过这个主题论坛,为酒业发展带来信心和办法。
白酒行业的探索路径是创新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任古平,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新萍,中国酒业泰斗、著名酿酒专家沈怡方,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路政闽,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全国浓香、感官技术分析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酒检感官鉴评委员会主任、中国白酒三角(川酒)地理保护 产品标准起草专家组组长钟杰,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酒业协会高级酿酒师、品酒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客座研究员吴天祥,黄淮名酒联盟首届轮值主席、花冠集团董事长刘念波、山东省糖酒副食品流通协会会长薛剑锐、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江苏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国锁出席本次主题论坛。
“创新”是中国酒业当前的主题,本届主题论坛也适当做了一些创新的改变,主办方舍弃了以往由糖酒会主办城市领导致辞的形式,请出“生于江苏、现居于南京”的中国酒业泰斗沈怡方作开篇的主题演讲。
作为11年前苏鲁豫皖白酒峰会的发起人之一,沈怡方深情回顾了目前苏鲁豫皖白酒行业发展的概况。他认为,自建国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史,白酒行业的四大创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发展。
首先是上世纪50年代的“烟台操作法”,发生地点是中国黄淮流域的白酒大省山东,通过选出发酵力强的菌种替代自然发酵的大曲,用于白酒生产,使出酒率有了10%的提升,不但节约粮食,而且推动了白酒行业从传统作坊的手工操作走向科学化,这一重大技术革新对白酒影响深远。第二个行业重要革新是把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化,与国际烈酒度数接轨,目前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这一创新出现在苏鲁豫皖产区中的河南。第三大创新是液态白酒,这是全行业人士不断研究的结果,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了,并在全国广泛应用,而苏鲁豫皖最为普及;最后一个是科学总结了传统生产工艺,不断用科学技术来认识传统工艺中的科学性,推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而这四大改革直接推动白酒行业发展到今天的成果。
通过回顾行业过去革新的历程,沈怡方提出,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是值得非常欣慰的,“我作为一名老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为止,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我看到很小的一个手工作坊型的行业,现在变成一个具有工业化规模的这样的一个大行业,我感觉非常欣慰。”基于此种见识,他继续勉励各位厂商,“今天我们应该更有条件更有基础,来往前发展,行业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就能取得辉煌的成效。”
路政闽在接下来的主题演讲时谈到,目前白酒行业正在和其他消费品行业一起进入了“消费者为王”的时代,这对酒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举办“重塑产区品牌,数读白酒未来”的主题论坛,既能解析酒业未来发展态势,又能结合大数据应用,探讨主业未来发展路径,帮助大家从容面对酒业新常态,启迪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酒类行业继续深入调整,产业走势分化,白酒市场逐步回暖,行业利税实现双升,啤酒产销持续下滑,进口冲击越加明显,葡萄酒行业效益整体向好,进口渠道日趋多元。总体上看,酒类行业产销量显著下滑、价格总体平稳,但进出口快速增长,行业效益有所好转。
酒类行业经过近3年的调整,呈现出消费回归理性,价格回归理性,场所回归理性的趋势,白酒厂商积极转型,从高高在上的云端回到结结实实的地面。
产区方面,除了川贵和黄淮等主要名酒产区外,其他地区的白酒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白酒的产区化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备受期待。
路政闽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处在风口的白酒行业要不断创新,做好大数据这篇文章,应对新常态。所谓“数读白酒未来”,就是要借助大数据应用,发展白酒产区的标准化建设,指导白酒产区走标准化发展的道路,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产区发展和大数据相结合,有利于酒类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可为消费者提供更畅通的购买渠道和更有利的安全保障,有助于酒类产品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大数据是市场趋势的真实反映,是消费者需求的真实反馈。借助大数据,引导酒企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突出产区特色,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
共话中国白酒产区新未来
中国白酒产区概念,是随着中国酒行业接轨国际市场,而产生的一种新事物。而大数据对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同样是一种创新表现。对于市场新常态下的新事物、新理念和新模式,白酒要积极接受,创新为我所用。白酒产区的未来绝不是对葡萄酒、洋酒的模仿,而是用国际化的方式,展示中国白酒的本质,提升中国白酒的价值。在接下来的产区论坛环节,来自业内各个专家进一步阐释中国白酒的产区价值。
钟杰认为,白酒产区的形成源于风土,是酒业地域生态的条件,一杯酒可以用天、地、人、和来作诠释,成熟产区的风味,是这个产区的核心。而研究和推动白酒产区的概念,有利于中国白酒消费的认识,也有利于加快消费白酒的国际交流,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以川酒产区而言,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多种香型并存,浓香百家争鸣,名优品牌聚集,品味风格各有千秋。这里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酱香型白酒,还有小曲清香型白酒。这样丰富的香型完善了川酒的品类,为川酒的工艺变革和酒体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
钟杰认为,川酒所在的产区具有独特的水源、土壤、空气、气候以及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原料、酵池和不断代技艺的优势,这种典型的酿酒优势铸就了川酒的风格。不过,川酒同样面临着“新常态”下的竞争加剧,苏鲁豫皖板块的快速崛起,已经让川酒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此,川酒做了很多方面的应对。如提出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以国际化的视野定位川酒;主动加强和兄弟产区的协作,促进川前白酒产区的共同发展;强化管理,促进川酒规范发展;紧跟市场的需要,在传承当中创新川酒的风格。不断创新,积极响应理性饮酒之风,白酒产区的概念正在国际化,中国各大白酒产区应共同努力。
吴天祥认为,中国的白酒产区是有历史的,我们要挖掘其产区文化。中国白酒香型的发展彰显了白酒产区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我们要统一思想,扬中华白酒正能量。白酒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经济全球化,一路一带战略的发展,必然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这才是中国白酒产区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实践。
为了促进黄淮名酒产区发展,黄淮名酒发展联盟于今年早些时候正式成立。在论坛现场,中国黄淮名酒发展联盟主办方为中国黄淮名酒发展联席主席江苏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国锁、安徽省酒业协会会长梁金辉、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协会会长薛剑锐、山东白酒工业协会秘书长姜祖模授予聘书。
最后,中国各优秀白酒产区的代表企业进行互动演讲,金沙酒业的《金沙如何从黑马变为宝马》、丹露网的《创新发展,经销商如何开挂》、小村外酒业的《民酒的未来市场份额》、宋河酒业的《宋河如何为豫酒正名》、高洲酒业的《原酒的突围》,让现场观众体会到了中国白酒产区的差异与魅力。
与会代表认为,通过黄淮名酒发展联盟,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白酒产区,将会比肩波尔多、干邑 、斯佩塞,成为全球公认的美酒圣地,也是独一无二的核心产地。本轮酒业调整的关键点着眼于酒行业的转型创新,中国白酒产区要有与时俱进的魄力与意识,主动完成白酒文化的升级换代,使传统白酒文化对接现代,服务于消费者。以“科学”提纲挈领,贴合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品位,赢得消费者共鸣。(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