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理性饮酒日”活动的开展,使理性饮酒得到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酒类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理性、健康、文明成为公众所倡导的饮酒新风尚。在这种趋势下,酒行业做出了积极回应,在大力弘扬理性饮酒的同时,还致力于建设理性的酒类消费文化,树立理性的酒业发展理念,构建理性的酒业发展模式。
将“理性”进行到底,是酒业的未来方向,也是酒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理性饮酒日”只是一个开端
“酒驾等非理性饮酒行为,不仅给社会带来危害,也让消费者对酒本身产生了误解。”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而通过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和解决方案,能够让广大消费者对酒驾等不正确、非理性饮酒的严重危害性引起高度重视,让理性饮酒、健康饮酒、文明饮酒成为社会共识,让酒真正成为文明的使者。
这不仅是酒行业的一个美好愿景,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但事实却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道路要走。
去年底,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传播的“拼酒哥”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在最初的网络视频中,其中主角将整瓶白酒一气喝下,“一斤哥”由此诞生,在随后几天里,各地“拼酒哥”层出不穷,不断颠覆着人们对白酒饮量上限的认识。至“六斤哥”横空出世,公众对这场接力挑战的态度已由最初的围观、调侃,发展为忧虑和排斥,忧虑饮酒者的健康,排斥这种拼酒、斗酒的低俗风气。
这一事件清楚无疑地表明,非理性饮酒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甚至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潜意识中,这种行为还颇具英雄气概,在当前这个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时代下,如果任由这种事件一再发生,将随时有可能对酒业带来沉重创伤。正所谓习惯成自然,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理性的酒类消费文化,营造浓厚的理性饮酒氛围,才能为行业争取到一个安全、有利的发展环境。
所以说,“全国理性饮酒日”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大精力,来开展大量的日常工作,使每一天都是“理性饮酒日”,让人人都成为理性饮酒的践行者、传播者和监督者。
客观来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难免混杂着一些糟粕成分,像拼酒、酗酒等酒文化中的“瘤体”,短时间内很难将之彻底剔除。作为酒行业,既要持续加强对理性饮酒的引导,也要拓宽视野,发挥创意,使理性饮酒的推广更具效率。
我们的酒文化体系博大精深而内涵无穷,它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充满着人生哲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本位主义、现实主义等等都能在酒文化中找到写照。广大酒企完全可以从中提炼出更具品位和趣味,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精髓部分,将之作为创新的饮酒方式大力推广,逐渐将拼酒、酗酒等加以驱逐掩盖,使其在边缘化的地位中逐渐萎缩。当消费者形成品鉴、欣赏酒类产品的消费习惯,在饮酒行为中获得更丰富、更优美的精神体验,而不是将拼酒、酗酒作为饮酒过程中的主要乐趣,我们也就向着理性饮酒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以首个“全国理性饮酒日”为良好开端,接下来,将是全行业的“行动”时间。
理性饮酒,就在我们身边
正如我们通常所说,酒在中国社会中无处不在,同样,对理性饮酒的引导推广,也应该成为酒行业的一种行为常态,将理性饮酒与生产、营销、传播等日常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让理性饮酒无处不在。
日前,在去往南京糖酒会的火车 上,《华夏酒报》记者所经历的一幕场景令人深有感触。
晚上八点多钟,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在车厢里焦急地踱步,原来是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旁边几位旅客本在小酌闲聊,发现这一情况后,连忙把白酒递到这位母亲手上,让她给孩子擦拭身体,尽快降温。当记者与这几位旅客做进一步的交流,才知道他们都是河南酒商,此行也是去参加糖酒会的。对于刚才的行为,他们笑称“小事一件,人之常情”。
这何尝不是理性饮酒的一种境界?把理性与责任带入日常行为当中,做到这一步,理性饮酒已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令人敬重的品质。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首任轮值主席、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所言,长期以来,酒类企业在倡导健康饮酒、科学饮酒、文明饮酒等“现代型”责任行为方面涉及较少,所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也很有限。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细节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这句广告语已成为酒业的经典之作,而其背后是劲牌公司常年以来对理性饮酒的坚持倡导。
从营销角度来看,将理性饮酒与企业传播紧密结合到一起,对品牌的提升作用难以估量,而消费者也因此受益,可见宣传理性饮酒并非酒企的成本投入,而是与消费者共赢的一条有效途径,或者说,酒行业在理性饮酒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是呈正比关系的。
雪花啤酒在广州市场将展开持续而密集的理性饮酒宣传活动,在未来两个月里,雪花啤酒将在广州市场选择150个目标社区,240个售卖点进行相关宣传,举行超过9000场理性饮酒推广活动,影响力覆盖100万人以上。
这样一组数字,乍听起来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华润雪花啤酒(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大区总经理王军表示,雪花啤酒的这些宣传推广,不见得全是声势浩大的大型活动,更多是与终端推广、展示等行为结合在一起,这本就是酒企做市场的必备功课,只是将理性饮酒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这些活动的持续和扩大,我们希望让所有雪花啤酒的消费者,都成为理性饮酒宣传的受众和受益者。”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理性饮酒,产品销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良性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去思考如何顺应这种趋势,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菏泽三金酒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保新说,作为花冠集团的一位经销商,他选择了体验式传播的办法。
为了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购买信心,李保新筹划建立了酒道馆,把花冠的生产“厨房”搬到消费者面前,现场展示花冠的酿造生产工艺以及理性饮酒的品鉴之道。此外,他还直接邀请消费者走进花冠酒厂,“可以说每一次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厂里的酿酒专家专程陪同讲解,通过这种参观,消费者与我们代理商、花冠酒都紧紧结合到了一起。”
通过这些转变,李保新渐渐发现,尽管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单次饮酒的数量大大减少,但与花冠酒的“黏性”却越来越强,而且消费频次在逐渐提升,消费人群也在逐渐扩大。“作为经销商,与消费者的接触更加密切,通过新的理念和做法,可以说已经尝到了理性饮酒的甜头。”
品牌传播,市场推广,客户服务,这些都是酒企厂商的日常工作,其实也是理性饮酒的最佳切入点,只要足够用心,理性饮酒就在我们身边。
理性饮酒与酒业责任同行
2015年注定将成为中国酒业的责任之年。
7月,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在成都宣告成立,进入10月,“全国理性饮酒日”又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同时开展。倡导理性饮酒既是酒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也是酒业责任的一种主动担当和积极表现,责任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依据和指导。
从理性饮酒上升到酒业责任的高度,我们可以做的更多:雪花啤酒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和特点,通过大量研究,对产品的醇酯比进行了优化调整,为消费者带来了更舒适的饮用体验;泸州老窖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于今年推出了“国窖1573·有机派”,将白酒产品的健康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烟台葡萄酒产区更加注重葡萄酒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结合,让葡萄酒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对消费者负责,就是对酒业自身负责,引导消费者理性,就是酒业自身的理性。让理性饮酒与酒业责任同行,让酒类产品成为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向全社会输出公正、尊重、文明的精神正能量,用高尚的“酒格”,培养高尚的人格,这是一条令人充满期许的发展之路,也是酒业应当选择的未来方向。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