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啤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巨头齐聚资本市场,在高端市场玩
·金星啤酒郑州高档市场深度营销策
·肖德润:啤酒分会以服务促发展
·国潮再起,青岛啤酒1903国潮罐焕
·重庆啤酒市场格局难撼动
推荐文章
·这瓶高格调的“琥珀金”,青岛啤
·华晨宇、免饮、冠名、进社区……
·越来越淡的精酿啤酒是否穿上了新
·2012年度甘肃纳税百强:雪花黄河
·青岛啤酒年产20万吨麦芽生产基地
最热文章
·百威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2016上海国际精酿啤酒节成功引爆
·酿酒业是否真是“一斤酒、三斤粮
· “禁酒令”未必是坏事
·2012年广东啤酒企业产量排行榜
·百威英博收购南昌啤酒
· 小众精酿啤酒收割大众市场红利-
·青岛啤酒年产20万吨麦芽生产基地
·深圳市葡萄酒行业协会“放心酒
· 小瓶酒破局大市场?
旗帜广告位
寻找中国酒业的方舟
2012-12-27 12:4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2012年是白酒业持续增长的一年,也是问题和矛盾凸显的一年。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产能扩张加速、市场需求减速、产品库存增大、内部矛盾彰显;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收购散酒门”、“食用酒精勾兑门”、“产品召回门”、“塑化剂超标门”,风波此伏彼起,不但让涉事企业很受伤、很委屈,也使行业很受损、很无奈。
     在资本市场上一枝独秀的白酒业为何连续出现食品安全风波?一言以蔽之,白酒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亟需完善和创新顶层设计。以搞好顶层设计为纲,实现纲举目张,这是治理白酒业的需要,也是壮大民族产业的需要。否则,沉溺于“碎片化”的纠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舍本逐末,就会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疲于应对的状态。


创新完善顶层设计


     白酒业的顶层设计似可概括为:确保食品安全,完善标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增强行业自律,改进公关传播。具体内容为:
     其一、正本清源,找对方向。
     白酒业只是食品工业的一个分支,产业的定性决定了白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最大标准,既不是增长的高速度和股票的高估值,也不是高明的概念和高深的文化,更不是高额的广告和高企的价格,而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标准的产品质量,是高水平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产品质量重于泰山,食品安全高于一切,这应是白酒业发展的大方向。
     其二、拾遗补缺,完善标准。
&n bsp;    酒业食品安全风波多发的根源和要害在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尽快完善酒行业独立的标准体系,并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去。酒企和行业必须痛定思痛,扎扎实实做好详细的基础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尽快完善酒类质量的国家标准,使酒企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大众明白消费、放心饮用,使做空者无机可乘、无缝可钻。防范胜于救灾,事发前的精细质量管理强于事发后的最佳自我辩护,这应是确保酒类食品安全的主基调。
     其三、统筹兼顾,调整结构。
     要按照十八大精神,毫不动摇地支持白酒行业中国企和民企的发展,引导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行业“小、散、乱”的企业结构,不断提高企业集中度。要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置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不能把行业的精力和资源过度倾向于高端酒而忽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适度提高产品集中度。要正确处理规模和结构、产能和市场、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继续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贡献”的发展方针。
     其四、全面发展,提升水平。
     白酒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为国家多纳税;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尊重股东权益,为投资者多创利润;要维护职工利益,为员工多涨工资;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做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的实事,实现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通过这“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产业的更新与升级,使白酒企业定型为创新型、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其五、加强自律,重塑形象。
     每次食品安全风波过后,不能止于“做空”二字。如果确有做空行为,也只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仔细审视这些风波,总能发现自身的某些瑕疵和不足,为此被人抓住了把柄,使自己感觉“躺着也中枪”。因此,白酒业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努力改正存在的问题那怕是微小的问题,以回应社会舆论、回击做空行为,用一个一个的具体言行重塑行业和企业形象。做一个让公众放心、让政府满意的产业,这应是白酒业发展的自我定位。
     其六、改进公关,强化传播。
     总结白酒业的食品安全风波,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做的不对而是说的不好。有些是说得不清楚不全面,有些又说得过了头过了度,使人旧疑未解又添新疑。事实说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自己都讲不明白的事又怎么能让别人明白。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下大气力改进公关传播工作,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准确性、科学性,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息沟通,既尊重民意、从谏如流,又阐明真相、表明观点,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白酒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搞好白酒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避行业性系统性风险,笔者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或者说是十大问题,对业内做到思想统一、答案正确,对业外做到说法统一、传播有力。
     第一、消耗粮食与浪费粮食的关系。
     几十年来,白酒业因耗粮大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媒体宣称白酒业一年造的酒和杭州西湖的水量相等、消耗的粮食可以供北京市民吃一年,但关键是白酒消耗的主要是高粱,而高粱早已不是人们日常吃的口粮。2011年白酒规模以上和以下企业产量共约1200万千升,扣除折度、基酒流通、重复计算等因素,仍是耗粮大户。但耗粮不等于浪费粮食,白酒酿造是对粮食的转化、增值和深加工,是解决三农问题、造福农民的重要途径。当然,白酒业仍需千方百计降低粮耗提高出酒率。
     第二、勾兑工艺与白酒质量的关系。
     近些年来,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许多消费者闻“勾兑”而色变,他们把“勾兑”误解为“三精一水”“假酒”。“勾兑”做为白酒生产工艺必须和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保证白酒质量和风味的稳定性、一致性,是具有深厚科学性乃至艺术性的一项工艺行为,是对白酒包括传统固态法白酒质量的一种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勾兑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白酒质量的高低。
     第三,固态法与液态法的关系。
     从行业的角度讲,传承宣传我国特有的固态法白酒,保护光大这个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把它极端化,有意无意地给公众造成一种感觉:只有固态法白酒是好的、是有益的,非固态法白酒是不好的、是有害的。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液态法白酒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入的科研项目,是国家提倡发展的,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加以宣传。“理直”是因为国家明文规定白酒可以有固态法、液态法、固液结合法三种工艺路线;“气壮”是因为三种工艺各有千秋,固态法白酒在口味、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上更佳,液态法白酒则更节粮、更卫生。液态法白酒被业内一些专家称之为“科学的酒类产品”。因此,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消费者认识到液态法工艺是一项光明正大的行为。
     第四、年份酒与标准的关系。
     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诸多白酒企业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年份酒,丰富了白酒市场,但年份酒至今没有统一规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任由企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质疑和不断批评,这种状况再也不应继续下去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年份酒的生产依据是什么,检测的手段是什么,需要尽快给出答案。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政策(如标准)又需要科学(如检测手段),离不开大量的调研和科研工作。
     第五、原产地与经济协作的关系。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精品,给予“原产地域保护”和“原产地域产品认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白酒业保护知识产权、开拓国际市场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基酒流通有利于白酒企业间的优势互补,组建跨地区的企业集团;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节约土地和资源;有利于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力、控制力、影响力,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因此,既要加强和健全原产地域保护,也要允许和规范基酒流通。
     第六、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
     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支撑。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个人,那么硬实力就是肉体,软实力就是灵魂。白酒企业要改变或多或少重硬实力轻软实力的倾向,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在热火朝天搞基建、扩产能、出新品、涨价格、打广告、做促销的形势下,提高白酒企业的软实力已成当务之急。
     第七、市场需求与规模速度的关系。
     白酒业今年增速趋缓就同产能大于产量、产量大于销量、销量大于消费的状况有关。从长远看,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白酒业是一个重大利好。但诸多白酒企业动辄50亿、100亿甚至更高的销售收入规划,同自身比已非翻一番而是翻几番的问题了。今后的市场需求能否支撑如此庞大的销售收入,值得我们深思。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对白酒的生产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扩大产能也必须考虑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约束,否则必将背上包袱吞下苦果。白酒企业面对新形势应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不跟风、不攀比、不盲从,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强企之路。在国内市场需求增速趋缓的形势下,如何抱团闯世界,是摆在白酒行业面前的一张试卷。
     第八、企业竞争与企业竞合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我国《反垄断法》的核心就是保护、鼓励竞争。竞争使企业进步,垄断使企业落后。棋逢对手才能下出高水平的棋局,一家企业有独霸市场的想法和做法是愚蠢和有害的。因此白酒企业要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但这种竞争应该是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确切地说就是要依法竞争、诚信竞争,进行学习型、共赢型的竞争,强化创新型的竞争,开展义利兼顾式的竞争。许多人信奉“商场如战场”的法则,这不能说错,但也不全对。战场上拼的是刺刀见红,你死我活;而商场上提倡的则是“竞合”——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做大市场、做强行业,创造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在目前的形势下,白酒企业和行业组织更应精诚团结、求同存异,探讨和尝试多种形势的竞合,共同维护好白酒市场,共同塑造好白酒文化,共同捍卫好行业信誉。
     第九、欢迎监督与警惕做空的关系。
     行业越是发展越要高举欢迎监督的旗帜,越是频遭各种风波的袭击越要挥舞欢迎监督的旗帜,这不是策略而是诚意和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做空行为。做空机制是资本市场完善的表现,做空行为是法律允许的行为。当然做空具有“清道夫”和“阴谋家”的两重性,对某一事件中做空机构和行为的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空行为不违法,但凭空捏造、无中生有违法,做空者不违法,但阴谋串通、内幕交易违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做空行为的存在,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不授人以柄;另一方面要高度警惕恶意抹黑做空酒业的行为,勇于和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近日,在新加坡上市的奥兰国际对美国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发起法律诉讼即是例子。
     第十、公关传播与主流民意的关系。
     近年来,白酒业的发展速度、方式引来了社会的质疑甚至批评,舆论压力倍增。酒业在信息传播上下的功夫、花的费用远不及广告。大众关心的信息,酒业往往不知道或者不能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予以发布,使大众和酒业产生隔阂,长此以往岂能不损害企业甚至行业的形象!
     为此,行业组织和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公共关系,认真搜集、分析、回应公众的意见;各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外界发布信息回答询问;各自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危机公关的能力;加强与各类媒体和有关部门的联系,造就一批熟悉酒业情况了解白酒生产的业外人员;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做到“信”(真实守信)、“达”(通顺明白)、“雅”(简明优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主流民意,企业和行业既不能回避不理也不能情绪化回应,而应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纪念“四大名酒荣耀60”之际,我们要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少点怨气、多点灵气、保持志气、焕发朝气,搞好顶层设计,解决关键问题,确保白酒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 宜宾举办第二届中国白酒文化节
下一篇: 向平稳增长的十年出发
这瓶高格调的“琥珀金”,青岛啤酒百年之旅为何能成为
这瓶高格调的“琥珀
国潮再起,青岛啤酒1903国潮罐焕新升级,今晚8点,汪
国潮再起,青岛啤酒
重庆啤酒市场格局难撼动
重庆啤酒市场格局难
从进口啤酒风口看酒业转型趋势
从进口啤酒风口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