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粮液运营商四川飞天酒业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欲推“飞天”商标年份酱香型白酒。事实上2010年五粮液便推出定位为超高端的永福酱酒。众所周知,酱酒产能不足5%,销售利润却占白酒行业的15%。五粮液在此时再度发力酱酒,业内人士猜测,这是欲与茅台分食酱酒市场牟取高利润。
打商标擦边球推酱酒
据悉,五粮液运营商四川飞天酒业与信达资产共同推出“飞天”商标的年份酱酒,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宜宾酱酒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零售价格将介于红花郎和飞天茅台之间。
该产品使用的是飞天仙女献酒图案商标,与茅台旗下的“飞天”商标相似度颇高。事实上,“飞天”商标共有两枚,原属于贵州省粮油进出口公司。2015年,两枚“飞天标”之一的“仙女献酒图”商标被五粮液收入囊中,并由五粮液集团授权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飞天茅台53度”作为茅台核心产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五粮液方面采用“飞天”商标明显借势营销,以五粮液的品牌背书与茅台一较高下。
记者了解到,这并非五粮液第一次涉足酱酒领域,早在1999年,五粮液即启动了酱酒战略,其521车间在2001年建成投产,2002年进行酱酒生产。2010年五粮液正式推出了永福酱酒,其终端零售价格为1198-1398元之间。酱酒作为小品类酒,当时的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接受度普遍较低。永福酱酒生不逢时,市场受挫遇冷,五粮液在酱酒市场的首次尝试惨遭滑铁卢。
酱酒“后来者”命运如何?
近年来白酒行业进入低谷期,各大酒企纷纷收紧品牌管理,梳理产品体系,以期渡过寒冬。而五粮液一向以浓香型白酒为主,却在此时推出酱酒产品。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指出,在经过市场洗牌之后,国内酱酒市场已经从前几年的一家独大,过渡为现在一级多强的市场格局。纵观国内白酒格局不难发现,酱酒多集中于贵州仁怀赤水河沿岸,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接受产自四川宜宾的酱酒,五粮液仅靠其品牌背书不见得获得消费者认可。“15酱”产品以“年份酒”为卖点,然而近年来“年份”等概念遭遇信任危机,很难促使消费者买单。(北京商报)
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