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在经历了“反灰色消费”、“经济下滑”、“人口利减”等多重打击后,终于迎来了一轮新的利好话题,那就是徽酒企业的轮番上市,为白酒行业注入了些许生机,也提振了众多酒水从业人员的信心,使大家对白酒行业又充满了希望。
5月28日上午9时30分,随着安徽迎驾集团董事长倪永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大厅敲响迎驾贡酒股票鸣锣开市的锣声,迎驾贡酒(股票代码603198)正式登陆上交所。6月25日,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公告称口子窖将在6月29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6月29日上午9时30分,作为安徽第四家白酒上市公司,口子窖在上交所敲钟开市。
表面来看,徽酒的集中上市,给外界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给关注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酒企通过上市,获得更多的现金流,为企业争取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有能力通过变革创新走出一番新天地。
徽酒上市的战略收割
但是,从当下经济发展的热点形势及未来白酒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下白酒企业上市,并不像大家所期盼的那样,为企业获取生存发展空间,而是一件对投资界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事。酒企上市不是大众所理解的“简单助力发展”,而是有更多深层次的经营转变。酒企上市,其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其真实经营意图发生了根本性调整。
在行业高速成长期,白酒企业通过品牌升级、产品线延伸和规模化扩展取得了规模和利润的双丰收。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白酒企业如果没有优质的商业价值定位和价值型创新服务模式,则很难获取较好的成长收益,甚至很难在现有规模水平下持续营运。白酒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造后,虽然短期获得了外界资金注入,但是,由此也就失去了历经百年所传承下来的企业文化和原则底线。
在当前的环境下,实体企业都很困难,白酒企业无论是通过自身经营还是通过外延性投资发展都很难获取较好的收益。与此同时,社会机构资金、闲散资金以及大量灰色资金无处可去,纷纷进入股市平台开始了掠食性的零和游戏。白酒企业此番上市,从经营发展前景来看,该批酒企自身的经营性商业价值尚不明显,成长性并不看好,进入股市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进入股市市场及资金操作,实现企业股票产品的超常性溢价,然后卖掉,从中获取溢价收益。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由于酒水行业的成长性不被投资方看好,因此也鲜有其它投资公司再度接盘。而浮躁的股市散户天生具有盲从心理,缺乏基础的辨别能力,这为酒企创造了机会。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白酒企业上市,不是资本的进入,而是资本的收割式退出。这释放出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内部信心的缺失,股市收割置换的结果只能是给酒水企业带来“噩梦”的继续。
联想的长线发展插曲
与此相反,在这段时间,仍然有一些资本继续加持、扩大在白酒企业的股份,比如盈信全资收购高炉家,联想全资收购文王,则与匆忙上市白酒企业的经营思路大有不同。
联想扩资有其深层次目的:第一,联想是真想在白酒行业有所地位,并实现持续经营运作;第二,联想投资主要做长线投资,属于责任型投资机构;第三,联想经过多年淬炼,其责任担当意识要远远优于其它投资机构;第四,联想集团产业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可以通过土地等其它资源来获取收益,弥补酒企短期收益下滑所带来的损失。至于盈信,深知高炉家还没有养肥,需要再度注入些资金,提升成长预期,等待时机成熟再卖。对于资本方来说,更多是为了提振信心的无奈选择。
联想接手文王后,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运作,略微找到了一些走向未来的经营感觉,基本找到了文王的商业价值,预判到了其未来的高成长性和盈利空间。尤其是在指标化新品创新方面,通过明示酒体物理构成,给消费者一个真实、明白的酒水消费,解决了行业消费痛点,提振了消费信心,对行业的正向意义很大。
从这方面来说,联想发挥了老大哥的带头作用和以身做责的担当精神。
资本的上市收割是一套流程,从资本逐利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其他资本,诸如收购老明光的浙江宇宙、收购沙河王的深圳联森;他们这些资本到底打的是啥算盘?从资本角度来看,很少是为了百年大计,几乎都是为了上市。基本操作路径是:先融入资金包装,然后再融入资金初步变现,最后上市卖给大众散户,收割。
资本是逐利的,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白酒企业从商业角度来看是缺少价值特征的,资本方比一般旁观者看得更清楚。其实,他们看好的是中国未来的股市,包括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效益不一定走好,如果经营效益走好,企业现金流很充足,那么企业就不需要上市了。
在行业调整期,白酒企业上市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投资方的对赌获利压力;第二,商业模式的收益取向 问题,也就是说,酒企挣谁的钱的问题,他们不是通过经营发展获取经营收益,而是通过资本运作收割股市盈余。
总体来看,徽酒批量上市,说明了两点:第一,白酒企业经营困难,通过传统的经营管理很难获取需要的收益,因此,他们调整了商业模式,期望通过资本运作转向股市收割获取收益;第二,一些白酒企业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希望通过变相出售企业,实现资金收割。
从宏观来看,徽酒的上市运作是对的。长期以来,徽酒进入了一个低利润、高成本的恶性漩涡,在过去的黄金十年,都很难实现盈利,在当下及未来的酒业调整期,他们的处境将会更加困难。这种上市收割策略对徽酒企业来说还是非常有效的,至少在短期内实现了利益收割。
资本+白酒+互联网,
推动白酒企业实现创新式发展
经过近两年的行业调整期,白酒企业普遍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就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现金流短缺问题;现金流的短缺,会导致企业瞬间倒闭。徽酒的上市掘金除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会通过股市吸金解决现金流短缺问题。第二大难题是指白酒产业总量增长时期所养成的惯性“跟随模仿意识”及由此所导致的产品无差异化优势特征,致使产品在供应过剩时期,缺少商业价值和消费者选择购买理由,更没有深层次的消费痛点消除和互动粘性建设。
从经营角度来看,资本的进入为白酒企业提供了现金流,解决了企业短期的生存问题,使企业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好未来的升级发展问题。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消费需求迅速扩大,供不应求环境下,白酒企业的模仿跟随生产经营习惯已经渗入骨髓,这种习惯成为了在新环境下阻碍酒企发展的关键瓶颈。
当下,白酒界的困难不再是简单的资金短缺问题,而是传统的跟随模仿发展路线走到了尽头,简单的模仿跟随路线,只能带来“产能浪费、包装浪费、成品滞压、现金短缺”。未来,白酒企业在同一细分领域将经历“赢家通吃”的时代,在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物流配送”的支撑下,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产品获得已经没有了边界和半径限制;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白酒企业在线上、线下传播推动下,能够迅速实现全区域占领。而传统企业所习惯的模仿跟随路线,在缺乏品牌认知阵地优势的前提下,几乎都处于寸草不生的困境。
未来,企业在构建品牌阵地的同时,还要制造明显的消费痛点,否则,在细分市场几乎没有出路。因此,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白酒企业要么构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价值品类,要么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打破旧秩序、重构新秩序。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持续发展担当意识的酒水企业,在上市融资后,把融入资本当做发展的基金,围绕消费者进行创新发展,要么构建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新品类市场,要么横向颠覆、创新传统优势,而不是单单地收割获利。
资本进入白酒企业后,应该首先解决的是企业自我中心的产业中心位习惯,然后就是深度挖掘自身的优势特征,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到底以怎样的姿态进入消费视野),继而延伸出企业发展路径方向,把与消费者的互动粘性持续建设下去。
酒企的战略发展定位,是指明确企业未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是横向颠覆,还是以细分价值品类领导者的姿态出现?这就需要深入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一线,挖掘企业产品优势特征,再深度分析消费需求,继而使产品在特定细分品类市场能够高度满足消费者心智,实现与消费需求的刚性匹配。
整体来看,徽酒的上市融资资金如果运用得当,不再是盲目地扩大产能,不再是盲目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不是过早用于盈利收割,而是把资金用于产品创新、商业价值塑造、品类品牌阵地建设、消费者粘性互动建设等创新发展中去,那就是徽酒的幸事;反之,酒企上市所融资金不论是继续用于产能扩大,甚至用于盈利收割,对白酒企业来说都是噩梦的继续。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