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市新规面前,水井坊又多了一些烦恼,一场“资本市场保壳”大战已经上演。
目前来看,行业整体环境对白酒板块产生了较大的震荡影响,虽然目前没有被ST的公司,但自2013年出现业绩亏损,2014年同样不能扭亏为盈的企业也有几家,无疑,它们将面临“披星戴帽”的压力。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16家白酒上市公司中,2014年前三季度,只有水井坊、酒鬼酒、皇台酒业三家公司出现亏损。
14年前,凭借“中国白酒第一坊”的酿酒古迹,水井坊横空出世,并打出了“中国白酒第 一坊”价值主张。而当时甚至高于茅台、五粮液的定价也使其贴上了最贵白酒的标签。
现在看来,这个标签带给水井坊的除了短暂的辉煌之外,还有彷徨和落寞,惋惜和不舍。
2012年,帝亚吉欧全面“接管”了水井坊。此后,关于外资收购水井坊所引发的的业界争论一度甚嚣尘上,“看好”与“看衰”的争论以及对其未来前景的争辩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两年的外方运营期后,我们发现事实并没有设想的那般美好。
全部剥离全兴集团之后,水井坊品牌与全兴品牌之间的呼应和陪衬便不复存在,产品结构的断层效应使得两大品牌各自失去了原有的支撑点——水井坊失去了中低端支撑,而全兴大曲则失去了高端的引领和相应的品牌增值空间。
一组数据可以真实反映两大品牌分离后的蝴蝶效应。
全兴推水井坊品牌在泸州老窖推国窖1573之前,2001年,水井坊的销售收入为11.44亿元,高于泸州老窖的9.97亿元;2002年,水井坊销售收入10.52亿元,与泸州老窖的10.45亿元几乎相当;但自2003年起,水井坊就渐趋落后,至2011年,水井坊已落后泸州老窖,二者分别为14.82亿元和84.28亿元。此后的泸州老窖集团顺利踏入了百亿级企业规模,相形见绌的是水井坊却很有可能在资本市场上被扣上ST的帽子。
显然,水井坊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了。
去年11月,水井坊“洋帅”、总经理大米(jamesRice)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水井坊中端新品放量、以及电商等新渠道销售增长,公司第三季度单季营收状况有明显改善。而对于即将面临的退市警告,大米坚信随着产品结构、销售网络调整到位,“明年(2015年)一定可以赚钱”。
变化和调整已经开始,水井坊能否扭亏为盈还要看新动作是否适应新环境,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