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然而“三公消费”对高端消费,只是打击不是消灭,市场还是可挖掘的,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设计”的力量由此体现,它包括企业战略、品牌塑造、产品表现,甚至人文思潮等多方面,是现代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表现。
中国企业的设计“迷局”
研究显示:德国等红灯忍耐极限是60秒,英国是45秒,中国31%行人表示最多接受30至45秒。“中国式过马路”的诟病反映了红灯设计思维的缺失。细想之下,中国品牌和企业的迷失,与设计思维也颇有关联。
经济腾飞,短期内造就出成千上万的成功企业,对于设计,他们普遍认为只不过是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包装或标志。
如此观念,导致了行业尴尬的生存状态。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大批设计人才。从业人员激增,行业门槛越放越低,由于缺少必要沉淀和指导,各种思潮涌动,设计行业呈现无序状态;另一方面,过去数十年经验使然和企业对设计缺少必要了解使整个行业都显得媚俗平庸。
双重压力之下,恶性循环难以避免。设计本身缺乏活力,同时也导致企业和品牌的创意、个性和文化缺失,难以成长壮大,更难以抗衡国际品牌。
设计是企业必要资源
8月14日,李宁宣布放弃对国家体操队的赞助。连续两年亏损,被揶揄是“国产品牌,山寨做工,国际价格”,相比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的确稍逊一筹。而事实背后,仅2010年阿迪达斯的设计费用就达到了1.02亿欧元,占总运营成本的2%,推广费用亦是惊人。
设计具有着引领时代前进的力量。上到奢侈品牌,大到汽车电器,小到生活相关,所有知名产品俱以设计力量一步步侵染着我们的生活。
“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然而利润是多少,品牌有多少?当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早就不再满足于生理属性。奥利奥和夹心饼干有多少区别,Zippo打火机实用方面也不见得有多好,这就是设计的力量。
设计挖掘消费潜力
苹果之前,手机一直停留在诺基亚阶段;雅克V9,开创了维生素糖果细分市场。消费者是善变的,也是忠实的,关键在于如何用设计去罗织一张网罗人心的网。
以白酒为例,爱迪2013年设计开发的茅台·道和,在当前“极寒”的业界创造了一个逆市奇迹。面市3月销售突破8亿;上市 5个月即完成14亿。提炼秦汉道家文化,利用茅台品牌即在符号,中国道文化加茅台酒国酒名誉,就是传统白酒的极致巅峰。
成功是逼出来的,消费也是挖出来的。常规市场总是充满竞争,而以设计挖出来的市场则完全自我主宰。
设计制胜市场竞争
最新数据统计,中国企业数目已超过2000万。庞大的数目,有限的市场,兼并、鲸吞不可避免。爱迪服务过大量企业,产品战略上这些企业无一不是以设计凸显自身特色,产生壁垒区隔来取胜。
古南丰“高原青稞黄酒”品类创新,詹氏山核桃乳“天目山”自然独占,九粮春“向上的力量”社会话题,酒鬼酒湘西特色壁垒,五粮液与皖北民俗结合深耕地方……当一款产品与竞品的差异越大,也就意味着与目标消费者距离越近,依靠“设计思维”来挖掘出产品和品牌特性,差异所在,即是产品制胜的关键所在。
产品同质,竞争白热,那些尚在发展中的企业,必须要以设计来寻找差异,形成独特品牌印象,才能获取生存和发展空间。
设计塑造品牌文化
新消费时代,产品价值已衍生到品牌、情感、环保、健康等多方面。
人们常说中国品牌最缺少的是时间,它没有可口可乐的数百年历史,没有Johnnie walker几代人的传承。其实不然,同仁堂、荣宝斋、王致和……时间沉淀中国不缺,未能成为国际品牌,有历史原因,更多还是缺少设计思维。
巴宝莉格子条纹展现的英伦风范让它成为最经典英伦品牌;可口可乐坚守的快乐时尚,让它走进年轻人心里;万宝路阳刚男性的品牌设计,刺激着男人们的神经。几十上百年设计深耕,自然水到渠成。
当前企业往往把设计和销量挂钩,但在销售和品牌不可兼得的时候,还要综合考量。企业要将设计投入真正看作有所收益的投资。从业者也要摆正心态,提升行业水准,满足并超越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作者系爱迪(安徽)设计机构总经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