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高中学历,在包装维修工岗位的14年中,开展技术革新15项,为企业增收节支200多万元;
他,以46岁的年纪,在人生的舞台上收获了“2006年四师劳动模范”,“2007年兵团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多项桂冠;
他就是2013年以员工票选最高当选“伊力特之星”的兵团四师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酒一厂包装车间维修工袁斌。
2000年6月,厂里的包装维修工缺岗,厂领导考虑到袁斌平时的表现,将他从酿酒班调整到了这个岗位上。说实话,因为包装维修工要求技能比较高,而且工作特别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干。袁斌没有“挑肥拣瘦”,面对自己学识与岗位要求的巨大差距,他身边常备《维修电工操作手册》等书籍,还自费订阅了11种刊物。很快,袁斌便能自如地解决岗位上碰到的难题了。
水暖维修是厂里最复杂的一项工作。为了解全厂纵横交错的管网布局,袁斌利用节假日钻地沟、下井坑,逐段逐段地摸排,边画图边量管道尺寸型号,常常是一身泥一身汗,钻一天腰都直不起来,累得坐在沙发上就能睡着。为此,他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干起活来经常是疼痛难忍,却仍咬牙坚持。
在酒一厂包装车间,袁斌就是包装工眼中的“智多星”。
车间里的罐装机需要真空泵抽气,灌酒员劳动强度很大,每隔半小时就要加一次水,停机率也很高,灌酒工效受到很大影响。袁斌利用两个周末时间,加装皮管、接盘,改直排式真空泵为循环式。这项技改使灌酒工效大大提高,每天可为企业节水近2立方,年节约资金1800元。
袁斌还担任着厂里QC小组的小组长。2011年12月,他在更换法兰柱塞阀时想,这些磨损了的塞阀扔了很可惜,就想着能不能进行堆焊复原。说干就干,他将拆卸下的阀杆进行堆焊,打磨安装试压后使用到酿酒生产中,并做好工作记录。一年后,他经过统计发现,DN40法兰柱塞阀的损耗率下降了80%,此项技改通过QC成果发表后,荣获兵团第25届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因为技术革新效果好,袁斌所在的维修班质量管理小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他也成为技术革新突击手。
2011年5月,袁斌巡视到流水线前时,看到包装女工手提玻璃胶枪打胶时,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原来,玻璃胶枪是往酒瓶上粘贴酒徽的工具,市场上购买的胶枪自身有2公斤的重量,再加上手虎口握力较大,致使女工们在使用一两个小时后,就手酸臂麻。袁斌想出了在胶枪推杆处加装套管,解决虎口推力太大的缺陷,同时在胶枪的前端加装了与粘贴酒徽一样高的撑杆,解决了胶枪的重力问题,现在的女工打胶时轻松多了。
袁斌还制作出了电动打浆糊器,方便女工们工作。
在伊力特公司里,维修岗位有50多个,而以高中学历将这项工作做到极致的只有袁斌。 探寻袁斌14年在技术创新上走过的路,他以善心待人,以良心做事,以诚心敬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钻研技术、学习知识是为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的,不是用来向企业无限索取的,只要企业好了,员工工作顺心顺意了,我就开心快乐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