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总工程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技术委员会成员、 中国白酒3C计划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研究员 (一) 去年春节,我回沱牌镇走了一趟,在沱牌舍得集团的大门口徘徊了好一阵子,长久地凝望着绿荫葱葱的厂区,那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二) 李家民的学术思想以“大质量观”为起点,“大勾调观”为拓展,最终凝结于“大生态观”。 李家民的思考远没有停止,有一天,他彻然而悟,人并不是酿酒的主体,而微生物才是。这一发现,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无比激动,他从哲学的维度触摸到了酿酒的“心脏”。这一发现直接催生了“生态酿酒学”。一切都不是偶然。李家民自幼深受道家文化影响,道家“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思维以及“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白酒乃天、地、人共酿的理念恰然契合。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沱牌于上世纪末创建了中国首座生态酿酒工业园。李家民的生态酿酒并不局限于“为酿造微生物创造‘绿色’空间”、清洁与低碳生产以及单一的物质循环,而是以哲学、理论、技术三个层面为构架,以创新和文化作支撑,最终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三大循环的系统工程。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生态观”。 (三) 细数起来,我在治学之路也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见过很多大师级的人物。我时常在想,大师之大,大在哪里?查过《康熙字典》和《辞海》,也拜读过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许多经典著作,我都没有找到确切的、中意的答案。而今,我在恩师李家民的身上,似乎找到了大师之“大”的几个关键词。 其三,开阔。博大的心胸来自于深厚的学识,深厚的学识来自于开阔的眼界。在李家民看来,走出书斋,融入社会,学术之路将更加开阔。大约四年前,听朋友对我说,你在沱牌的李家民老师也开微博了?我笑笑,还是不大相信的。过了数月,朋友又说,他的微博粉丝还挺多的。我有点在意了。于是抱着好奇之心,走进了他的微博世界。他说,微博是开放式平台,固态白酒发酵也是开放式作业,关键看你“富集”什么?“培养”什么?他说,不能为学术而学术,学者也应当把目光盯着市场、盯着消费者。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此,学术研究也就无止境了。盯着需求,你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他说,倾其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做深做透,就能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坚守这个一(好酒),不断酝酿散发出酒香,自然招来蜜蜂,必然收获甜蜜的事业。大道至简,简单才是生命最美丽的形式。他说,面对行业调整和市场竞争,我们要保持冷静,回归理性,建立一套重视战略和系统管理的全面、全员可持续成长的经营发展模式。走进李家民的微博世界,仿佛走进了一片开阔的天地。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表达力,传播着人文精神、人生哲理、品鉴体悟、管理启迪、营销大道、经营情怀,架起了行业、企业、产品与公众、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的微言博语,既是道的,也是禅的;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既是情感的,也是思辨的。
(四)
事实上,老师的成就还远不止白酒学科领域,在管理上,他也有令人侧目的建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家民作为沱牌的生产技术负责人,借鉴农村“包产到户”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包窖到人”管理思路,即“将曲酒窖池及其生产管理承包给员工个人”,通过转换国有企业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激活了广大酿酒工人和科技人员学技术、钻工艺的热情,为沱牌的科技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较大幅度提高了出酒率和优质率。
(五)
如果从战略层面讲,生态酿酒是白酒行业新格局下的唯一可选择的新路径,是我国白酒产业升级唯一可选择的新坐标和新维度。历史都是由不可控制的、极端的和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件组成的。从中国酒业发展历史来看,任何领先都是脆弱的,每一个转折时期都诞生新的领先者。在当前白酒业深度调整转型时期,高举生态酿酒这面旗帜既是权宜之计,更是长远大计。
对中国白酒业现状而言,谈论历史和文化成为常态,将“生态”作为热炒热卖点者大而有之,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者,沱牌是也,我的恩师李家民算一个先行者。从生态酿酒,到生态经营,到生态文化,再到生态文明无一不凝结着他的血汗和智慧。
作为他的学生,真有些汗颜。尽管他对我有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诲,但我终究让他失望了,也就只有拿“不同的人生”之类的话宽慰自己。
我在想,下一次,如果回沱牌镇,我不会再在沱牌舍得集团的大门口徘徊,我会径直走进生意盎然的生态园区,去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到恩师李家民跟前,表达对他由衷的敬意。
感谢沱牌舍得集团总工程师李家民十几年的培养之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