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2009年2月,伊力特印务公司迎来了农四师技校培养的第一批印刷专业技校生,袁岑和沈琨雷就是这一批技校生中的两名90后。
今年23岁的袁岑虽然还没有完全脱掉稚气,但几年的工作历练,已经显出老练和沉稳。短短几年时间,袁岑在丝网车间几乎将所有的工序,如续页子、收纸等都过了一遍。丝网车间的工作是两班倒,黑白颠倒的日子令很多人都不适应,尤其是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但是,这些都被袁岑一一克服掉了。最后,公司考虑到他身体强壮,将他安排在切纸岗位工作,这是个力气活。
袁岑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很快与师傅徐小刚成为了好朋友。袁岑年轻、好学,师傅稍微点拨,他很快就能将核心技术参数掌握,一个星期下来就可以独立操作了。很快,袁岑就成了独当一面的熟练工,师傅在与不在都很顺畅。车间的同事也从袁岑身上看到了他能吃苦、有韧劲的品质。袁岑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大家对90后的看法。
近年来,公司文体活动比较多,从上初中就参加篮球比赛的袁岑成为印务公司篮球队的主力。他曾参加9连代表队参加72团每年举办的“丰收杯”赛,两次获得第一名;代表伊力特股份公司参加伊犁州14个队比赛获得前五名的好成绩;印务公司内部的比赛,只要袁岑上场,其他队很难取得好名次。进入印务公司后,袁岑发现知识少是他的短板。2012年,袁岑参加了伊犁师范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成人高考。一年的学习,他感受颇多,他说读书的时候荒废了时间,现在要迎头补上,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做一个不放弃、勇于前进的人。
沈琨雷今年21岁,也是名副其实的90后,在彩印车间工作近五年。车间的海德堡机组是印务公司最先进也是最难掌握的设备。在海德堡机组工作的两年间,无论加班还是印刷最难印的产品,他都很上心,将师傅的指点和印刷技巧都牢牢记住。
2013年,公司又安排他与师傅学习制模、配墨技术。这项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用心琢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10月下旬的一天,配墨师傅出差,晚班生产的专金油墨只得由沈琨雷独自操作。油墨是印刷最重要的环节,车间主任不放心,专程过来帮助指导。没有想到经海德堡设备加温后的油墨放到案子上后就到处乱流,沈琨雷顾前顾不了后,急得手足无措,满头大汗,车间主任急中生智赶忙在四周垫上物品阻止油墨扩散,并手把手教他如何称量油墨及其中技巧。这件事,让沈琨雷感受到需要向老师傅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从那时起,他学习和钻研的劲头更加足了。
工作出色的沈琨雷还是公司的文艺骨干。2013年印务公司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沈琨雷淳朴的歌声和现代劲舞加上帅气的外表让员工个个伸出大拇指。他个人的独唱和舞蹈均获得公司文艺比赛的第一名。
这些年,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印务公司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 。从2006年开始,公司开始实施预备员工制度,也就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招收、培养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具备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预备员工双重身份,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对口就业。这种“把教室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了印务公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也为企业后续发展积攒了力量。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