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元旦刚过,乌鲁木齐飘下了新年的第一场雪。循着白雪的踪迹,《华夏酒报》记者一行从北京飞至新疆,拜见了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周文贵。
握手寒暄之后,我们上了周文贵的座驾,开始往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的所在地——奇台出发。上了高速公路,车子一路东进。由于刚刚下了雪的缘故,到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 nbsp; 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在2013年刚刚获得“中国文化名酒复兴之光”的殊荣,这次《华夏酒报》记者一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与周文贵聊一聊“白酒文化的复兴”以及复兴后的古城酒业。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什么人就说什么话。面对素有“白酒文化的智多星”之美称的周文贵,我们的话题就是从文化切入。“请问周董,您对文化,特别是白酒文化的理解是什么呢?”。
“你还记得2013年10月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文化名酒复兴之光’颁奖典礼那个精彩的场面吗?”周文贵反问《华夏酒报》记者。他接着说,“那是中国文化名酒第一次走进高等学府。作为‘中国文化名酒复兴之光’的代表之一,我有幸与行业精英和青年学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碰撞。
那次,我与大家分享了我对酒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我认为,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自我修养,文化是在自我约束下的自由,文化是在利他的情况下的一种善良。
文化关乎万物,化解万物。文化的使命是让我们所有人能够首先认识自己,然后了解自己、调解自己、平衡自己、完善自己,最终达到自我完善。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按照文化的要求,修身养性,自我完善这样一个境界,那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
另外,白酒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产物,酒因文化而生辉。不要小看一杯酒,其实它折射的是世间万物的精华,人们喝的是酒,品的是文化,聚的是人气,成就的是大业。你想想,白酒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经过世世代代的能工巧匠的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才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它如同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最后抛却浮躁和糟粕,剩下的就是精华。所以我总结为‘杯酒人生’。试想,如果白酒没有文化来支撑,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同时,白酒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所谓物华天宝,又所谓一方水土出一款好酒。”
说话间,我们的车子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天山脚下。在我们的右前方,但见高高的天山巍峨壮丽,绵延起伏,皑皑白雪覆盖着山顶,犹如洁白的云彩飘落山间。
周文贵不免触景生情,他指着天山说:“酿酒得有个好的环境,要有好水、好粮、好工艺。我们地处天山脚下,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山万年冰川千年水,我们的酿酒之水天上来,这是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同时,我们所在的奇台县,又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占到新疆的1/7,而且都是有机粮食,这为我们新疆第一窖酿造好酒创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和条件”。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
坚守和弘扬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奇台。新疆第一窖就坐落在奇台县的北斗宫巷。周文贵告诉我们,北斗宫巷在历史上叫山西巷、酒巷。清乾隆二十四年,山西人张氏在北斗宫挂牌开张“杏林泉”,取意为其源出于山西杏花村。这样,弯弯曲曲的北斗宫就形成以山西人为主体,以酿酒为龙头的工商业集中地。古城美酒根生杏花村,花开北斗宫,进入北斗宫巷,就能闻到扑鼻的酒香。
这话一点都不假。刚刚接近古城酒业,远远就飘来了古城酒的芳香,广播里播送着由新疆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夏米力演唱的歌曲《请你喝杯古城酒》,随行人员告诉记者,这首歌作词、谱曲就是周文贵,周文贵还著书立说,其中《杯酒人生》就是他的代表作,另外,他还写了大量的诗词歌曲和50多万字的工作、生活所思及管理经验总结,在新疆酒行业及文化圈里是出了名的诗人和文化人。还有他的博客,用全新的视角,站在酒文化的高度,诠释了酒与人生,酒与社会,酒与未来的多重联系和渊源,不仅妙语如珠,而且具有深深的哲理,读来能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文贵博客妙语”已经被新疆酒市场、酒学会的李崇华会长编辑出版,所以,周文贵又有新疆酒文化的“智多星”和“文曲星”之美称。
进入古城酒业的大院,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对着大门的古色古香的一排精美的建筑,就是久负盛名的“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博物馆”。博物馆陈列着一个清代的酿酒窖池和部分酿酒器具。窖池考证为明末清初所建,成为目前新疆唯一一处从地下发现的酿酒古窖。馆内还陈列着写有“宣统二年新正月吉利”和“民国37年”封条的木酒海。
在周文贵的引导下,《华夏酒报》记者一行参观游览了古城酒业博物馆。周文贵告诉我们,博物馆面积已超过14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收藏各类史料、文物以及珍贵字画、白酒产品等达400余件,还有该公司不同时期的标签、奖杯、奖状、证书达180多种以及各级领导、文化名人来参观时的题词。
站在古窖池旁,看着博物馆内一件件透着历史沧桑的酿酒文物,记者仿佛嗅到了600年前古城老酒的芬芳,这些历史文化仿佛穿透了时空,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正当记者沉浸在无尽的回味和遐想之中时,周文贵拍拍记者的肩膀,手指博物馆外墙上几十米长的壁画说:“来,我给你分享一下这幅壁画的历史故事和历史渊源”。
“传说公元前1000~950年间,周穆王驾八骏辇车西巡,与西王母依依惜别,西王母赠瑶池圣水于周穆王。在返回东土的途中,来到奇台,见路旁水草茂盛,便命士兵停车牧马,不小心马惊人翻,碰破了西王母所赠的圣水葫芦。顿时葫芦里的瑶池圣水,借天地之灵气,承日月之精华,化作一股纯净、透明、清澈的清泉汩汩流淌,人们称为“琼泉”。当时正值一位山西的酿酒师傅张氏来奇台古城北斗宫开酿酒作坊,张氏用此水酿酒,以晋代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纵情饮酒掌故,取“林”与“伶”的谐音,将“琼泉”定为“杏林泉”。自此奇台古城酒家四起,规模渐大,所谓“新疆酒源在古城,古城酒源出杏林”。
讲完了这幅画的历史故事以后,周文贵语重心长地说:“历史和故事已经远去,今天,我们之所以如此对它津津乐道,说明两点:一是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着600多年的酿酒历史,走到今天可谓代代相传,根基雄厚;其二是说我们要把古老的酒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酒没有根不行,有了根还要我们浇水施肥,白酒这棵参天大树才能越发茂盛。我经常对我们的员工说,你能把历史看多远,就能把未来看多远。回顾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两者相辅相成”。
文化是实践的灵魂和力量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古城酒的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华夏酒报》记者深入到科室、车间,找不同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结果发现,所有被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正是董事长周文贵所倡导的文化,使古城酒业从倒闭的边缘起死回生,一步步走向强健和壮大。
古城酒业党委副书记、项目总监富宏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当年周文贵刚刚来到困难处境中的奇台白酒厂时,真正令周文贵感到忧心忡忡的,不是管理,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断层与迷失。
周文贵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古城奇台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企业成长所需养分,从市场上吸收阳光雨露,把古城酒打造成‘新疆第一文化酒’的梦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古城酒的历史源头在哪里?一次,周文贵到兰州出差,在兰州历史博物馆发现一则史料记载“古城酒始于明朝,发展在清朝”;还发现明朝永乐年间的《西域番国志》记载奇台一带“间食米面,稀有菜蔬,小酿酒醴”。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古城酒的历史只有230多年,周文贵通过进一步组织挖掘和研究史料,将古城酒的酿造历史推进了600多年。
由此,古城酒作为“新疆第一窖”的历史文化地位已经非常明确了。另外,奇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是新疆汉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新疆白酒酿造业的发源地,堪称丝路酒魂。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酒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绝,这就是古城酒的源头,有了源头才有灵魂,古城酒也就此找到了发展的活力,
接下来,周文贵就开始对古城酒文化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了古城酒文化博物馆和旅游集散中心,新疆最先进的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储酒银行、传统酿造技艺的酿酒车间、成立了古城文学社、编纂了古城酒业60多年的史志,举办储酒节等。2005年,古城酒业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点”, 2009年“古城窖酒酿造技艺”又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连续荣获“中华老字号”。这一系列的挖掘和梳理,使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的文化从头到尾链接了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这在新疆白酒业首屈一指,成为推动新疆第一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富宏表示。
国家级青年科技专家、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郭刚对《华夏酒报》记者说:“周文贵对文化的发展和贡献,还在于他把文化与酒紧密结合起来。白酒文化的现代诉求首先要从品质切入。于是,我们在古城酒传统老五甑混蒸混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酿酒技术成果,制定了一整套独具古城特色的酿酒工艺,更新了关键酿酒设备和检测设备,使企业生产水平和能力达到新高。同时,对新产品要素进行全面升级,合理定位、改良包装,通过严格的原酒窖藏技术,确保品质优良。
在周文贵倡导的文化兴企的思路和领导下,如今的古城酒业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12到2013年,在全国白酒业遭遇了严冬的不利形势面前,新疆第一窖凭借其“文化名酒复兴”的强大动力,市场不仅没有萎缩,反而不断扩张疆域地盘,还将触角伸向了关内,综合经济效益也连年看涨。
但是,这些在周文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诚恳地对《华夏酒报》记者说:“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牢记我们的使命,这就是:酿造美酒、奉献社会、造福员工、贡献地方;要把工作修身、事业立德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今后,我们要走好一条路,即:古丝绸之路;建好一座城,即:新疆酒文化城;酿好一杯酒,即:古城美酒;实现一个梦,即:围绕中国梦,做大做强古城酒业这个梦。争取再用5~10年的时间,把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建成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在全国白酒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重振丝绸之路上的雄风。尤其是在文化上,要领航新疆,面向全国,真正实现百年古城、流芳百年的目标。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