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白酒行业一改近十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进入到新一轮的调整期,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寒气逼人”。这其中,除了国家出台一系列廉政规定之外,行业发展到今天也触到了新的“天花板”,改变增长方式,提升增长质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务实之本。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为此,2013年12月22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河南省酒业协会和宁陵县人民政府承办,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执行承办的“纪念中国低度白酒首创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举行,包括为中国低度白酒创始人郭宗武铜像揭幕,和举办“转型 创新 突破——中原酒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以弘扬中国低度白酒创始人郭宗武的首创精神,为中国酒业创新传递力量,希望能在白酒寒冬为酒业发展找到新的蓝海。
回首低度白酒研发
1974年之前,中国白酒除小曲白酒和广东豉香型白酒外,都是高度酒,由于酒度高、能燃烧、饮后刺激性大,因此又称“烧酒”、“火酒”、“烧刀子”等,使女性消费者、酒量小者望而生畏,并难以与世界接轨。
上世纪60~70年代,河南省宁陵县张弓酒厂厂长郭宗武先生一直在研究解决白酒降度问题,因为高度白酒降度以后会出现失光浑浊,酒味寡淡,失去了原酒的风味和特色,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白酒界的技术难题。
经过艰难的探索,历经多个寒暑,数百次实验,在现在的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厂区内,研究成功了自来水加浆降度、蒸馏水加浆降度、低温复馏、加热溶解等方法后发现,在降度过程中,酒中所出现的白色颗粒和白色絮状物是随着酒度和温度的变化而使其溶解度发生改变的,因此,采用将温度降到零下15℃至18℃,待白色颗粒和白色絮状物大量形成后,将酒样在低温下分别过滤后观察,38度以上的酒样都达到了无色透明。在保持原酒风味方面,采取了提高基酒质量、加香泥板、回酒发酵、中高温曲配合使用等措施,终于在1973年研究成功38度张弓酒,并完成低度白酒的大生产推广应用。
时任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方心芳先生组织的微生物所技术人员对张弓38度低度酒进行了鉴定,意见为:“色泽无色透明、香气浓郁、绵软醇和、后味甜长,具有泸型曲酒风格,是目前我国第一个突破40度以下的曲酒”。1978年,原轻工部食品工业局局长潘裕仁认为,张弓低度白酒的发明,是我国白酒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填补了我国低度白酒的空白。它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节约粮食、扩大出口贸易,指出了我国白酒的发展方向。在低度酒的研究推广方面,也倾注了方心芳、周恒刚、熊子书、秦含章、沈怡方、高月明等老一代著名酿酒专家的心血及全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汗水。
1987年贵阳会议确定的白酒四个转变之一“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有力推动了低度白酒、降度白酒的发展。40多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低度白酒得到了很大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50度以下的降度、低度白酒占白酒总量的86%;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占14%;60度左右的高度白酒已很少见;产品结构趋向合理。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认为,低度白酒为中国白酒行业带来的是一次质的飞跃,在当时等于开创了中国酒业新蓝海。低度白酒的发明对于中国白酒行业有着重要意义:其扩大了白酒消费群,减轻了白酒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并改变了白酒“烧刀子”的不雅形象;使中国白酒行业突破1000万千升成为可能;促进了白酒生产、勾调技术的科技进步;在酒度上与国际接轨,抵御了洋酒对中国白酒的冲击;催生了每年数十亿元白酒净化后处理产业;为中国白酒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为白酒行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这种创新精神值得今天的白酒行业从业者学习。
低度白酒是思想的超越
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也不辞辛苦,来到商丘参加此次活动。80高龄的他虽时常坐下歇歇,但在张弓老酒厂区的低度白酒纪念馆内,仍十分认真地了解每一个奖章的历史,每一幅照片上的人物。他对《华夏酒报》记者说:“郭宗武厂长是我的老朋友了,这里的陈列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在社会浮躁的今天,学习郭宗武老先生的首创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沈怡方回忆说,低度酒的大发展应该说是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品酒会后,低度酒在行业中有了跨越式的发展。1987年,国家作为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四个转变,其中包括“低度酒向高度酒的转变”,这作为一个行业的产业政策得到落实,由此低度白酒在行业内有了大力度的推广。一直到1989年以后,低度酒在全国遍地开花。
“今天,很多消费者认为低度酒就是简单的高度酒加水,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其中有很大的技术含量,从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开始出现低度白酒的优质白酒,到了1989年开始才从浓香型普及到12个香型里面都有了低度白酒。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是,由高端的低度白酒变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都有低度白酒。这样就使得老百姓接受低度白酒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光是好酒的话,接受低度白酒的人还是比较少。所以1989年以后,低度白酒有了较快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提倡,使得这个酒有了很快的发展。”沈怡方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对于低度酒的现状,沈怡方认为山东和黑龙江两省落地得最好。这两个省份不仅有38度低度白酒,还有33度低度白酒,不仅有浓香,而且有芝麻香,还有别的香。这跟当地的饮酒习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的饮酒方式就是干杯法,上桌就干杯,不会喝也得干,这一干很豪爽,因此用30多度的酒要好得多。而在河南,就是张弓老酒所在地商丘市,低度白酒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这还需要大力提倡文明饮酒、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理念。
在沈怡方看来,低度酒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国家提倡,消费者乐意接受,酒厂愿意生产,而且生产低度酒的技术水平比初期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喝低度酒很爽,就像张弓老酒生产的38度皇封酒和首创酒等产品,低而不淡,窖香浓郁,甜绵顺和,余味劲长,具有很高的水准。目前行业发展到现在,需要我们从业人士有思想上的超越,不论从生产技术还是管理营销,都要不断地吸取经验,并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共创酒业新蓝海
低度白酒的发明,给白酒行业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促进了上世纪90年代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扩张。著名白酒专家梁邦昌认为,中国白酒行业建国以来的发展是跟三个方面密切相关的:一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二是白酒企业和经销商的自身努力;三是行业的活力和张力。前两者都好理解,所谓行业的张力,就是白酒发展的原动力,白酒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里是不受重视的。所以白酒行业必须增强自身的张力,没有这个张力,今后有大的发展也不可能。
“今天我到张弓老酒酒业参加纪念低度白酒40周年活动,深有感触。如果都能像40年前张弓首创低度酒这样,将我们国家白酒推向了一个低度酒的新里程,一下子将白酒行业这个消费市场扩大了,这个蛋糕做大了,白酒今后的发展应该说是非常可观的。从目前看,在前些年我们行业、我们经销商、我们各方面为白酒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都是有效的。但是大家分析一下,如果再继续用这些举措、这些办法来扩大、做大这个行业的蛋糕,可能空间有限。所以建议我们行业,包括经销商,要用蓝海思维来扩展白酒行业这块大‘蛋糕’。”梁邦昌说。
梁邦昌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白酒行业多是以拼命砸钱做广告来换取效益。这个品牌也好,那个品牌也好,你做3亿广告,我做6亿广告,基本上都是一个红海的血拼,有你无我,你大我小,并没有把市场这个蛋糕做大。“蓝海思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差异化,所以我建议行业要在让白酒好喝、好受、有功能性这方面投入力量,下大工夫。我这样说可能你们认为是想当然,也是遥不可及的。这个好受,我们国家搞酒搞几十年都是在好喝上下工夫,好受是不管的,或者管的很少,更不管功能性。就像10年前茅台酒提出了‘喝茅台酒喝出健康来’那么一句话,它帮助茅台酒走上了飞跃发展的通道。四川丰谷酒,它三年前经过研究以后提出了低醉酒度,就那么一句话,当年的销售额净增了三四个亿。这两个例子都是健康饮酒、饮酒健康的成功范例。”
“所以,健康喝酒应该是未来白酒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这其中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喝酒的方式的转变,不要酗酒,不要过量;二是让消费者了解白酒里面对身体有益的成份,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第三,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适应能力不同,以个人身体机理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研究。这个工作如果都进行下去,我想不久的将来,白酒行业一 定会有新的发展面貌。”梁邦昌说。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