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酱酒高端产品一路高企,包括茅台等企业都注重高端市场,大众化的声音因此被掩盖。而2013贵州酒博会上,酱酒的大众化口号分外惹人注目,酱酒大众化之路似乎更进一步。
2013贵州酒博会,酱酒大众化之路似乎更进一步。
在9月8日举办的“茅台河谷酱酒网”上线仪式上,与会嘉宾提出“要将酱酒单价做到200元,这个是大众化的理想价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诸多回应。
代表性企业国台酒业的做法更印证了这种倡议——9月9日,国台酒业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金国台”系列酒,定位中端市场。有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虽然之前市场并不乏中低价位的酱香酒,但是类似这种从舆论观念到企业操作,都指向大众化的现象并不多见。
贵州是酱酒集中地,地方政府又借助于本届酒博会的影响力大力推广酱酒品牌,在这种形势下,酱酒的大众化口号分外惹人注目。
业界人士称,在高端品牌下滑的大背景下,中低价位的酱酒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中低价位新品试水
在酒博会期间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贵州国台酒业推出金国台、银国台、铜国台3款酱酒新品,其厂家指导价格在100元/瓶~300元/瓶之间,这明显低于该企业之前的主力产品。
据了解,之前国台的超高端、高端产品,其价格可达1288元/瓶、1588元/瓶,而其主力产品国台五年精品、国台1999等也都在400元/瓶~500元/瓶的区间。
“推出中低价位的新品,这是我们的战略规划,是之前就已经决定的,并非是因为行业不景气而采取的降价行为,这是全新定位的产品。”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如是表示。
左右脑策划机构营销专家权图认为,整个酱酒市场将从粗放转向精细化,多个价格段都出现机会,而中低端价格段更是出现了战略机会。
和君咨询副总裁林枫也认为,中低端市场在上升,而金、银、铜国台系列切入的市场空间,至少有1000亿元之巨,他看好中低端酱酒的市场前景。
实际上,这并不是酱酒生产企业在今年试水中低端的唯一案例。今年4月,四川仙潭集团就推出了同样面向大众化市场的53度红潭酒,其厂家指导价为158元/瓶。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际成交价可在138元/瓶,而厂家的出厂价则是108元/瓶。目前处于这一价位上的酱香产品包括精品老郎酒、中华老字号1956郎酒等产品。
在业界人士看来,酱酒大众化的呼声并不是今年才有——“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马涛认为,早在这之前,茅台等企业也都有中低端酱酒产品面世,例如茅台迎宾酒、茅台小王子等。至于区域性的酱酒企业,则推出了更多中低价位的酱酒,为市场贡献了不少现金流。
“但之前高端产品一路高企,包括茅台等企业,都注重高端市场,酱酒大众化的声音因此被掩盖。”马涛认为,一线企业、区域知名企业都将资源倾注于高端之上,而作为补充品系的中低端产品,则很难得到支持。
因此,马涛认为,现在重提酱酒大众化概念、推出中低价位酱酒,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并不是开辟新阵地,而是属于一种回防行为。在高端动销不利的局面下,以此来保证市场占有率和必要的利润。
先行者的鼓与呼
在酱酒大众化这一口号被广泛关注之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关注这一市场空间。早在2010年,四川仙潭酒业集团就面向全国推出了新品“酱香潭酒”,其主导产品红潭10年终端价格定位200多元/瓶,红潭15年定位在300多元/瓶。
同一时期,贵州国台酒主打产品国台1978终端价在400多元/瓶。除此之外,老郎酒已经处在100元/瓶左右的价位,茅台王子酒和迎宾酒也发力90元/瓶~200元/瓶的价位空间。
而最近一次酱酒大众化的呼声,则来自2013年4月由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主办、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承办的“酱酒大众化发展”主题论坛。
根据当时仙潭销售公司总经理姚邦奎的说法,仙潭集团承办“酱酒大众化发展”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酱酒真正成为大众化的高品质消费首选。
姚邦奎称,作为全国酱酒销量前三强的仙潭集团,将战略品牌产品老潭酒、红潭酒、年份潭酒进行全面升级上市,就是最大化满足广大民众对酱酒的品质诉求,就是要做酱酒大众化的先行者。
白酒专家梁邦昌在这次论坛上表示,酱酒大众化的提法不失为白酒行业走向调整期的一个权宜之计,非常有意义。这种酱酒大众化做法应该会在培养年轻一代消费者上有所进步。
面对酱酒稀缺化与潭酒主张酱酒大众化的矛盾点,姚邦奎总经理说道,酱酒稀缺性与仙潭集团主张的酱酒大众化并不矛盾。仙潭集团所做的大众化产品追求“物美价优”,坚持“名酒品质,实惠价 格”,以此来打消大众对于中低端酱酒的疑虑。
尽管有贵州、四川的酒企推出大众化酱酒,但仍然面临市场受众面较小,仅局限于本土市场的形势。
就此,马涛认为,首要问题是以茅台为代表的一线酱酒品牌在过去的上升势头掩盖了这种形势。
按照业界的说法,2012年之前,白酒行业处于“黄金十年”,茅台等品牌更是一路高升。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高端品系就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而茅台等企业也将资源集中于高端,对中低端品牌少有顾及,这样的话,市场零散推出的低价位酱酒品牌难以形成集群作战的效应。
业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消费者体验方面,酱香酒独特的口感有别于市场上流行的浓香酒,在培养消费者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对诸多消费者而言,他们对酱酒的最大认知就在于茅台,除此之外,其他二线品牌的酱酒,其独特口感无法有效吸引普通消费者。
业界人士认为,此次贵州酒博会上,酱酒大众化的口号再度升温,一方面是由于高端下滑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诸多酱酒品牌走出川、黔的内在需求。
酱酒大众化是必由之路
酱酒大众化不止是口号升温,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更是诸多酱酒品牌的必由之路。
“我们和君咨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给部分企业建议,推出中低价位的酱酒。”马涛说,回归消费者是大势所趋,之前高高在上的酱酒也会主动适应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酱酒大众化趋势的成因,他则认为所谓的行业危机与高端名酒下滑只是促成这一提法的表象。
“真正的内因,则是在于生产企业主动寻求大众化市场的努力。”他认为,根据数据统计,白酒行业之中,70%~80%的市场份额在中低端,单价300元以下的市场区间很有潜力,甚至于很多二线品牌其主销产品的价格仅有60元/瓶、70元/瓶甚至更低,但也同样为企业贡献了现金流和利润,这一块儿不应被忽视。
在发展大众酱酒的过程中,出发点各有不同——对一线企业来说,他们是回防中低价位,过去他们所依赖的高端、超高端市场,属于政策性市场,受到政策影响的可能性大,而中低端价位则属于相对更为市场化的领域。
行业观察者白玉峰也认为酱酒的大众化是大势所趋,中低端酒扩大市场份额是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关键是产能的扩张和消化带来冲击,”白玉峰说,“我们去茅台镇考察过,很多企业、无论大小都在扩建厂房与设备,提高产能的趋势很明显,要消化这些产能目前来看只有向中低端市场进发了。”
白玉峰表示,他预估到2014年,贵州酱酒核心产区的产能将得到释放。若是还同以前一样将酱酒定位在高端,那么这些产能如何消化?因此,他认为,酱酒中低端化是产能扩张引发的必然趋向。
据资料显示,2012年,酱酒的产能只占到行业总体的4.2%左右,但利润占到了22%。,这印证了酱酒之前多面向高端、高利润区间的说法。但业界人士认为,经过提升产能之后,2013年度酱酒产能占比肯定会提升,这就要求酱酒生产企业必须向更多价格区间要市场。
即便走向大众化,业界认为酱酒因其独特性,其定位仍会略高于浓香酒。
“现在推出的一些酱酒小瓶酒,其价格普遍略高于浓香小瓶酒。”马涛认为,酱酒的消费者基础与浓香型酒有所不同,其定位必然稍有差异。而在本届酒博会期间,记者也发现诸多酱酒品牌旗下的小酒,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例如酒中酒、真小贤等。
在行业观察者白玉峰看来,酱酒大众化既是一种趋势,同时也会面临诸多问题。
“中低价位的产品与高价位产品的卖法不同,这就要求酱酒企业有相关的配套措施与资源,比如终端战术与营销团队建设。”白玉峰说,高端产品多为定向销售,主要渠道在于团购等;而中低价位产品就要走流通、餐饮渠道。
“在这些渠道卖酒会打成肉搏战,是近身战术,而一些酱酒企业过去主要做高端,若在此时开发中低端,就需要注意如何开发市场。”
诸多业界人士同时认为,酱酒生产企业多集中在贵州,当地中小企业创新力不足,固步自封,往往喜欢傍“茅台”,若这些问题不解决,酱酒大众化之路还会有一番曲折。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