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白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细分白酒市场
·白酒产业断代危机悄然而至
·2016年白酒涨价潮面临的困境
·名优白酒2015业绩不俗,引领白酒
·白酒名企各显神通拼市场
推荐文章
·中国白酒产业触底反弹企业掀起新
·深度好文|修正与前行,2016白酒
·白酒的精细化解析
·“十一”河南白酒市场为何旺而不
·联想用互联网思维做白酒
最热文章
·酒水市场调研方法及技巧解密
·什么主导白酒的下个10年?(四)
·白酒市场分析
·深度借鉴“川酒营销经验”
·二三线品牌小酒如何运作区域市场
·三中全会明确八项规定解读其对白
·区域名酒的崛起和未来
·保卫中国白酒
·习酒为什么能崛起
·2013,中国白酒拐向何方?
旗帜广告位
酒文化营销:不能只靠涂抹“脂粉膏药”
2013-06-06 16:13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从古至今,白酒与文化始终难舍难分。文化如同一面镜子,见证了我国白酒行业几千年的发展。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中国白酒的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酒业的观察者与服务者,同时也是这个行业的一分子,当我们迫切要为之做些什么的时候,首先便想到了“文化”。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听业内人士对白酒文化营销的一些看法。

  文化营销存在隐忧

  据了解,我国诸多白酒企业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挖掘、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文化价值,然后将其提炼为企业的品牌文化,使之与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相匹配。如金六福的“福”文化、茅台的“国酒文化”、剑南春的“唐文化”、孔府家酒的“家文化”等均是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使之与酒品牌相关联,以迎合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达到销售的目标。然而,业内人士称,我国白酒文化营销仍存在一些隐忧。

  分析人士称,白酒企业在文化传播上,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朝着悠久的历史去挖掘、传播,结果却是大家都在故纸堆里打转,沉醉于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典故,有时还会生搬硬套,把无关的历史文化与自己的白酒品牌结合在一起。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面对饮酒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以及洋酒在中国的日益兴盛,白酒“炫耀历史文化”显然不再是灵丹妙药。恰恰相反,一味地“厚古”只能让中国白酒在品牌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窄,离年轻消费群体越来越远。

  难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针对此问题,分析者认为,在目前消费者追求互动、参与、趣味和价值认同的网络时代,品牌文化应通过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增强对消费者的黏性。许多酒界人士把酒文化仅仅当成“脂粉膏药”一样使用,拼命用已有的或杜撰的品牌历史文化往自己脸上贴金,似乎每贴上一张文化的“脂粉膏药”就能极大地增强自己的自信,就能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可现实往往让他们陷入不知道如此做有没有效果的困惑和“人云亦云”的价值误区。酒企思考的往往是“我想有这样的酒文化”“我要打造这样的酒文化”,而完全忽视消费者需要的是怎样的酒文化。许多酒企业对于酒文化的现实市场价值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思考。其实,不少酒品牌津津乐道的“俺家酒文化”消费者并不认可或毫无兴趣,文化要变为品牌的软实力,其根基是必须与消费者内心产生真正的共鸣。

  酒文化要与时俱进

  遂宁白酒经销商杨先生则认为,拥有传统酒文化的名酒有自豪的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拥有了足够的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时尚也可以是一种文化,劲酒“可不要贪杯”所体现出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郎酒所传达出的“神采飞扬·中国郎”时代群体声音,以及最近逆袭遂宁的“江小白”所体现出的个性化、人性化也成就了具有现实市场价值的酒文化。

来源:遂宁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白酒品牌何去何从?
下一篇:白酒行业该如何顺利实现“转基因”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的味道”节日营销:重归人文情怀之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酒企复苏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
田卓鹏:2016年酒业将呈9大趋势
田卓鹏:2016年酒业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何脱颖而出?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