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
认识自己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对比,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我,是一个将 伊力特产品揽入怀中的方型“包装哥”,在我身上承载着伊力特白酒所具有的基本信息,例如产地、酒度、容量,各种标识,当然,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现在的我,承载着伊力特几代人的奋斗足迹。
在对比中认识自己
十年前,我犹如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蹒跚着步伐,笨拙地、摸索着漫无目标地走路,我的血脉和骨骼是纸张。因为原纸的骨头不够硬,客户用“挑剔”的眼光说禁不住一点挤压,说我是“圆”哥,其实我本是“方哥”啊!为此我很“生气”,我一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方”哥。
一年后的“原材料招标”就是为我而特别诞生的。我的血脉:耐折度、白度、横竖丝呈向、克重等等成为讨价还价的重要法码,当然,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也是很重要的。在一片郑重的议论和商议下,我有了自己的身价。
油墨是我美丽外表的基础,只有它才能让世人直观地了解我,当然,美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好的油墨才能有纯正、鲜艳的颜色,这样的油墨身价也非同一般。
我现在的模样,看似简单,其实从一张毫不起眼的灰扑扑的纸变成最后的白天鹅,我要经历太多的路程。
方哥是如何炼成的
从进入厂区的那一刻,我要先过入厂检验这一关,一项项指标成为我是否能进入下道工序的强制指标。合格后的我来车间,按工艺尺寸接受裁切,接下来就是接受一遍遍的印刷、模切、烫金、粘盒等等诸多过程,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印刷过程是用放大镜来观察的,最后呈现的是“网点”。“网点”这个词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非常陌生,但业内人士就非常明白,放大镜下“网点”对上了,我才能算做一个半合格品。后面还有十几道工序等着我,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半点误差,我就又变成了废品。
二年后,一年一度的“原辅材料招标”我再度成为明星级人物,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一味地降低纸张的价格,当报价低到一定程度,一定是将降低质量作为代价,必须给供应商一定的空间和利润,就这样,企业再次对我进行了定位。
三年后的今天,时过境迁,此时的我不再是咿呀学语、步履蹒跚的我,而是长出了成熟肌肉的“方”哥。周边的靓妹因我的存在而慕名前来的不少,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如同人类一样,无论在顺逆境,要一次次摆正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实则不易。我们往往将个人利益放到了第一。在顺境中是容易表现出好的一面,一些利益关系我们都能够摆正,但在逆境时,就不那么好摆了,往往需要抑制自己的愿望,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
人们常说认识一个人,不仅要看他如何对待顺境,更要看他如何对待逆境。要看他如何对待有用的人,更要看他对待无用的人;要看他如何对待强者,更要看他如何对待弱者。我也一样,认识自己不仅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更要看到自身的不足,这样的我才能走的更远,站的更高,我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帅“方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