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名单已经公布,“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包括北魏古井、宋代古井、明清窖池群、明清酿酒遗址4个单体名列其中。古井贡酒现拥有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级文物,在中国白酒行业首屈一指。
“国保”之最
白酒行业首屈一指
第七批国宝单位评审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工作从2009年5月开始,最后由国务院核定并印发,历时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6个类别,“古井贡酒酿造遗址”被评为古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白酒行业中唯一的一个。
早在1998年,“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就被批准为安徽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获批后,古井集团积极开展工作,提升保护级别,制定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完善基础设施。此次成功获批,可谓实至名归,对传播古井酒文化、提升古井贡形象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位一体”
展现中国传统酿酒工艺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主体由魏、宋两口古井及明清窖池群、明清酿酒遗址构成,是古井酿酒文化的核心文化支撑。明代窖池及部分古井、炉灶、晾堂、蒸馏设施等酿酒设施及作坊遗址,出土百余件碗、盏、盘、杯、缸等生活用具,时间跨度从宋至今,再现了苏鲁豫皖地区传统酿酒工艺的全过程,体现了中原地区及中国东部深厚的酒文化,是该区域传统酿酒技艺重要的实物见证。
北魏古井
传说,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公元532年),大将独孤信与梁将元树六战而败,愤然将其武器金锏长戟投于一口战场旁边的井中。之前,这是一口枯井,即使有水也是苦涩难 饮,独孤将军将长戟扎入井底,井泉上涌,又将金锏一扔,井水变得清澈甘洌了。
这口井有四绝:一是千年古井,历史悠久;二是水质甘洌,属优质矿泉水;三是有史以来就没有干涸过;四是井上有启功、沈鹏、赵朴初、溥杰、王蒙等名人题写的井亭名。围绕着古井和古井亭的是古井园,园中有一棵百年老槐树。老槐、古井、蓝天、白云,正是这四个元素组成了“古井”和“古井贡”的商标。
宋代古井
1992年10月,古井兴建文体馆,挖掘机在距地面近5米处挖到了一口砖砌的井,上面还盖着一块红石板。经过文物部门鉴定,此井为宋时井,距今约有1000年。
宋井为何会在地下呢?史料记载,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黄河发了一次特大洪水,夺淮入海,当时的人们为了躲避水灾,可能在临走前用了当时农村用的石磨或碾盘之类的石板盖在井口上。后来又经多次泛滥,淤积造成地面抬升,井体下沉,终于形成了地下井,千年后古井方重见天日。
宋井的水质,经鉴定是偏碱性的水,富含锶、碘、钾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非常适宜饮用和酿酒。
明清窖池群
窖池是浓香型白酒关键的发酵容器。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中的明清窖池群共计122口。池内被称为“软黄金”的老窖神泥,富含六百多种有益微生物群。“百年老窖出好酒”,古井贡酒四夺全国白酒评比金奖,此窖池群功不可没,被古井人尊称为“功勋池”。这也是中国目前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窖池群。
明清酿酒遗址
2009年3月,古井集团在改造明代酒窖池群展示空间过程中,发现距窖池15米处有早期酿酒遗迹及遗物。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明确此为一处典型明清酿酒遗址。遗址面积76平方米,由上至下,文化层堆积达六层。在第五、六层出土的瓷碗、瓷碟、瓷盘、小口罐等器物,为明中期器物;在三、四层出土的青花瓷碗、瓷盘、瓷碟等器物,有明晚期特征;二层为晚清时代地层。相关的出土器物表明,在古井贡酒酿造遗址范围内,至少从宋代以来,一直都有先人酿酒活动存在。
“文化兴企”
助推企业品牌提升
“十年磨一剑,古井贡酒酿造遗址的国保申报工作可以说是历尽坎坷。”安徽古井酒文化博览园5A景区管委会(筹)主任何军告诉记者,“2000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求必须成为省级文物单位满5年才能申请国家级。满5年后,又因为各种因素耽误了第六批的申报,终于在公司高层的亲自指挥下赶上了2009年的第七批。”
据何军介绍,古井贡酒酿造遗址的保护价值在于:这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中华第一贡”古井贡酒产生、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同时,该遗址还是一处较全面展现中国传统酿酒工艺流程的手工业设施遗址。它集多种酿酒设施于一体,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工艺独特;特别是开放式的生产、发酵,与众多现代的生产酿造设施、设备今昔对比,实为展示中国酿酒工艺传统工艺流程的生动课堂。
如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获批,古井集团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科学合理确定管理和保护措施,不断提升保护水平。
目前,古井集团正在积极申报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古井贡酒酿造遗址”的保护能力,同时利用这些珍贵遗产,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