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些关键词:智者、睿智、大师等等关于形容思考能力极强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至少我觉得今天比任何时候都茫然,思维、思想的混乱、方向的迷失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导声音。高速增长的经济让经济人更加自信,陡然的回落也让那些成功者开始迷失,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思考力差距化”的时代。
思考的迷失
迷失一:社会在不断进步,大思想家却没有出现
孔子、庄子、孟子、老子……,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沉淀出数个流芳百世的大
思想家,很多见地到今天仍然受用。这个时代,能够让我们记住和尊崇的思想家能够数出几个?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们开始安于现状,依赖社会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同时也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浮躁。稍有积累就把自己当成专家、冠以智者头衔,其实有几人认同,又有几人追崇呢?过去的那些思想大家,几十年磨一剑,总结前人,深入思考,所推出的思想,是对前人的继承,更是群体思维的高度归纳和概括,反应的不是个人喜好,而是社会进化变迁的真实演化,正因如此,这些大思想家的思想体系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瑰宝。
迷失二:“解决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创新能力的人越来越少
“高分低能”、“现代八股”,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塑造下,当代中国人习惯了
“框框下的思考”,遇到问题,方法一大堆而真正带来成效的的办法却少之又少。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进入高速成长期,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批“商业真神”和各种各样的市场、管理工具。这些商业思想快速与“八股文化”对接,让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人们如鱼得水。多年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具备了很强的学习和“套用能力”,不求甚解,只求“答案”的思维习惯,大量的理论在“搞晕”客户的同时让自己倍感信心,殊不知企业的多数成功不是你引经据典那些商业思想而获得的。西方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市场。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让“美国商业思想”突然黯淡,让营销人突然迷失了方向,过去常常套用的理论和工具还能奏效吗?在此,我们要感谢经济衰退,让我们这些所谓的“脑力工作者”回归一些工作的基本能力,就是开始重新学会思考,那些深层次思考的能力。果真如此,创新的能力就能增强,就能回到商业竞争的本质上来思考所有的市场问题和商业策略。
迷失三:文件越做越漂亮,内容越来越空洞
“搜图”、“模板”、“案例分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我们给客户提案的
法宝,提案成了看图说话、案例学习,文件越来越好看,整个提案会成了故事会,会上可谓“热血沸腾”,似乎企业的未来就是成功公司的今天。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其经验,有着不同的天时、地利和特定的对手能力,成功的方法往往是偶然而非必然。我赞同总结成功公司的经验和案例加以借鉴,但绝不单纯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路径和规律,然后与企业的实际现状全面对标。网络的发达,可以在数秒之内让你获得想要的资讯,但资讯不可能直接成为财富。从现在起,应该放弃长篇大论的理论、大量的“故事介绍”、却只有短短几页与客户相关的提案内容。落到实处,有战略,更有将战略转化成行动的具体措施。我们不仅要为客户提供梦想,更要帮助客户规划实现梦想的路径和可见的实现步骤。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