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白酒产业如何转型与突围,成为业界集体的思考,一些酒企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白酒国际化。
但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多年来中国白酒业一直在国际化方面耕耘不止,但收获并不大。中国白酒业海外市场的拓展仍步履蹒跚,白酒出口依旧不容乐观。
海外业绩贡献甚微
日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一份2013年1~2月四川白酒批发价格走势分析报告显示,1~2月四川省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档名酒价格普遍下降,到2月下旬,四川名酒定基价格指数下降0.9%,影响四川白酒批发价格下降0.2%。“报告数据较保守,高端名酒的批发价格很可能下降更多。”白酒专家铁犁表示。
面对行业寒冬,不少白酒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加快了推进国际化战略的步伐,五粮液、水井坊等名酒企业更是动作频繁。五粮液近日高调宣布投入巨资以“和谐之美,中国五粮液”为宣传口号在全球70多个电视台播出,以此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五粮液新闻发言人彭智辅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五粮液一直将白酒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一方面会通过在海外持续开展行业展会等形式的品牌推广活动,迅速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另一方面,将加大渠道整合力度,如通过开设海外旗舰店、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形式迅速构建海外销售体系。
而有外资背景的水井坊近几年借助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海外销售渠道,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已在21个国家、地区的有税和免税市场以及全球超过140个免税终端销售。水井坊副总经理许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井坊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一是精耕细作国内市场,二是加速国际化进程,不断巩固和拓展国内销售市场,并扩大海外市场的销售量。
“尽管不少酒企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收获很小。目前中国白酒出口贸易额约占世界国际酒贸易额的1/1000,而国外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已经占据国内蒸馏酒市场(白酒属于蒸馏酒一种)的10%,葡萄酒更是占据国内市场的35%,这也反映出中国白酒国际影响力弱。”著名白酒专家铁犁告诉记者。
同时,有关数据显示,白酒出口在整个国内白酒总产值占比过低。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白酒制造业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34.79亿元,而2012年白酒实现工业产值4265.42亿元,出口值占白酒总产值不到1%。白酒出口少,其营收贡献也就远远小于国内市场的表现。在茅台2011年184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海外市场销售额为6.4亿元,国际市场仅贡献了3.5%。五粮液2011年主营收入高达203.5亿元,而3.76亿元的出口仅占营收的1.8%。即便是国内白酒出口占比最高的水井坊,出口占比也仅10%左右。
“这些数据还不能纯粹说明我国白酒的海外市场表现。一些企业为避税甚至推动白酒出口回流。这也意味着,目前白酒出口数据仍然存在一定的水分。”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