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段时间,《潜伏》、《红色电波》等谍战影视剧风靡全国。剧中,地下工作者头戴耳机坐在电台前面,敲击电键拍发莫尔斯码电报的情形,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些酷爱无线电的人。他们以无线电波为纽带,联络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沟通感情、交流技术、传播友谊,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在国外,人们把无线电爱好者称为“HAM”,译成中文就是“火腿”。伊力特的张廷伟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火腿”。
“CQ,CQ,CQ,这里是BG0AEH呼叫,哪位友台能抄收请过来?”“感谢您的回应,我的QTH(位置)是新疆新源县,抄收你的信号59。请问你的QTH(位置),OVER。”在一个晴朗的休息日,张廷伟来到户外,操作起个人业余无线电台。
张廷伟是伊力特公司的信息管理员,主要负责伊力特信息系统相关的软硬件、网络等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2003年,张廷伟开始接触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练习莫尔斯码拍发技术,从此乐此不疲。2006年,他成为伊犁地区第一个持有个人业余电台执照和个人电台的人。自成为“火腿”以来,张廷伟自已研制及购买无线电收发设备就投入上万元。
“无线电波真的很神奇,比如说在业余频段的10米波段,也就是29.6兆赫的频率下,在前一秒钟听到的都是一片嘈杂的声音,突然就可以听到一个非常清晰的,也许是来自南极洲或者是其它更远的、几千公里以外的电波信号,在电波里可以互相问候一下当地的天气、当地的生活情况。”张廷伟说.
业余时间,只要有空,张廷伟就会打开电台,听听频率上的信号。遇到可以联络的新、老朋友,就和这些朋友通过语音或莫尔斯码互致问候,聊聊最近关于业余无线电的信息和知识。因此,他结识了一些全国各地的朋友,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每当自驾出游时,走到陌生的地区需要问路,熟悉上网的朋友可能会说——简单,上百度搜一下不就行了,张廷伟会说:“不用了,我是HAM。”他打开车载电台,顷刻,寻找帮助的无线电波划向了天际。
“家庭用的一只普通白炽灯泡功率大概是40瓦左右,而我只要用5瓦甚至更低的功率,就可以和远在2000多公里之遥的朋友聊天。这就是业余无线电的魅力所在!”张廷伟说。如今,张廷伟已与全国10个无线电分区的个人业余电台实现了语音或莫尔斯码通信联络,收到了100多张QSL卡(在业余无线电领域,通联确认卡也称为QSL卡)。在他的电台桌上,除了电台和无线电书籍,最多的就是这些QSL卡了。
“短波无线通讯拉近了地球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无线电爱好者之间的距离,一旦打开电台,地球就像个‘大村子’,各种电台信号扑面而来。当你选定一个通联的对象与其通联以后,我们都会寄这样一张卡片,叫做QSL卡,也叫通联确认卡,这上面记 录了我们通联的时间和地点还有所用的电台的型号天线的型号,对我们HAM来说,这些QSL卡是非常珍贵的。”
“体谅、忠诚、进取、友爱、适度、爱国”是“火腿”们的座右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更高层次的追求。
张廷伟希望“看不见的电波”能打通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架起快乐的友谊桥梁。更希望有机会能在关键时刻利用自己的电台发挥应急救援功能,为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尽一份力。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