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了城市,偏远的地方和小城市似乎很难挽留住年轻人的脚步,但在伊力特,却有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 值的同时,也在这个祖国最西北偏远小镇上的企业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牵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费祎和马艳
2012年11月11日,民间俗称“光棍节”,而这一天则是伊力特员工费祎和马艳新婚的日子。思想活跃前卫的费祎说这个日子蕴含着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的谐音在里面,他希望他和马艳的婚姻能够像这个日子一样永远充满和谐、幸福!
费祎和马艳都是近几年伊力特人才战略中引进的大学生。他俩都是兵团子女,也曾有过在外打拼的经历和念头,但最终,他们选择回到兵团,回到家乡。在伊力特,他们相识、相知、相爱,最终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伊力特对招聘大学生有购房优惠政策,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金,加上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的优惠,费祎和马艳在工作地物色了一套65平米的楼房, 4万多元的房款对他们来说压力不是太大。
新年到了,费祎和马艳又马不停蹄地在为自己的幸福小窝奔忙。“企业效益好,我俩每个月有7000元的收入,紧着点简单装修还能负担得起。再等两三个月,我们就彻底结束住宿舍的日子了。”目前还“赖”在公司宿舍的费祎和马艳对婚后的日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收获了爱情的费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所规划。2011年11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的统一考试,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为项目管理的研究生。2012年5月,他参加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因为基层经验不足,没有成功。他表示,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改进。费祎说:“我相信自己在伊力特这个平台上能够有所作为!”
志愿期满留在伊力特的张越
张越从烟台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来到伊力特。张越的家乡宁夏有“塞上江南”之称,而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是张越一直想看看的地方。张越最初的想法是趁着做志愿者的机会了解一下新疆,了解一下社会,然后在离父母近的地方成家立业。
在伊力特工作期间,张越感受到了企业对新招聘大学生的拳拳之心,也被伊力特人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很快,一年的服务期就要到了,正在张越难以取舍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白马王子,男友虽然不是伊力特人,但他用新疆人特有的执著和真诚打动了张越。就这样,不顾家里的反对,张越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成为一名伊力特人。
去年,性格文静的张越参加了公司职工文化中心的绘画兴趣小组。今年,公司选出一部分兴趣小组的作品绘画和摄影作品出版成2013年的挂历,张越的工笔画《清风荷香》被选中了,张越非常兴奋与自豪,她说她要给父母亲寄几份回去,也让他们看看她的成就。
乐观、沉稳的王涛
今年25岁的王涛,在伊力特酿酒一厂从事酿酒工作,5年的军营生涯,让他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沉稳和干练。
“思想决定出路!”很多年轻人宁愿忍受在外漂泊之的苦,也不愿意回到家乡从事酿酒职业。而他却说,工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踏进酿酒工房的第一天起,王涛就开始跟着学技术,下窖、打浆水、查温度、接酒……他不放过班长和工友们的每一个细节。中间休息时,他便向装锅的锅长请教如何装锅,并时不时地实践一番。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装锅手。
在伊力特,王涛还认识了很多同龄人,他和费祎、马艳、张越等伊力特引进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好朋友。他说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他学到了很多知识。部队生活比较单调,所学的东西也很有限。他跟着朋友学到了很多的电脑知识,在网上看新闻、聊天,在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朋友多了,生活精彩起来,春夏秋,王涛与朋友们经常组织户外活动,骑车环游肖尔布拉克,野炊、烧烤、徒步。天气晴朗时,他们还将脚步移向更远的地方:库尔德宁、乔尔玛、唐布拉……伊犁河谷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这就是新一代的伊力特人,他们有知识,有梦想,有活力,在伊力特这个舞台上,他们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