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食品安全事件影响,消费者对酒类消费的安全问题更加关注。苏州吴江探索出的酒类电子追溯模式,为把关酒类商品安全做出了有益探索。
“消费者可以通过短信查询热线、吴江酒类监管网或者手机二维码扫描器三种方式,查询试点酒类商品的生产、流通信息,真正喝上放心酒。”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商务局副局长颜有明表示。
推进酒类电子追溯
在我国这样一个酒类产销大国,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酒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11年,商务部与财政部支持张裕、五粮液、茅台3家酒类生产企业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推进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终端的全过程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全国酒类电子追溯系统。在生产环节初步建立酒品防伪与追溯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流通环节健全批发过程信息管理网络,在零售与消费服务环节健全经营者履责和消费者监督的复核机制,初步实现酒类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酒类电子溯源工作。而吴江探索出的酒类电子追溯模式比较独特。据颜有明透露,与一般追溯项目不同的是,在吴江,酒类电子追溯把企业的酒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作为一个追溯体系建设,商务部门的随附单管理同时跟进,而消费者的查询和追踪功能也一并实现,让政府、企业、消费者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完成酒类产品的电子追溯得以实现。
二维码和乱码技术结合
吴江酒类流通追溯是专门针对酒类监管结合酒类追溯,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追溯、用户查询三位一体的原则,进行系统开发,设计研发了一套防伪技术,并通过二维码技术和乱码技术实现了每瓶一号的编码。这种方法产生的编码,随机生成,没有规律,让仿冒者无法仿冒,能从源头杜绝造假的可能。
企业同时将所有区域内申请的合法的企业追溯码在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管平台实施备案,确保企业自身号码资源的安全,也增强了号码资源的公信力,这样更能取信于消费者。
溯源成本低效果好
吴江酒类追溯应用的二维码技术和乱码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企业投入不大,溯源成本低。以参加酒类溯源试点的苏州市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为例,参加酒类追溯试点后,投入了4000多元人民币,购置了两把无线扫描枪和一个打印机,平均每瓶酒增加的成本不到两分钱,而且防伪效果很好。
苏州市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玉根告诉笔者,黄酒市场鱼龙混杂,为保护自身品牌、打击假冒伪劣,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一直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企业参加酒类追溯试点后,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企业的追溯过程,而且和销售网络体系建立统一的追溯体系,通过每瓶可追溯的溯源码的标签,精密的防伪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冒产品出现的可能。如今在同里红酒业中已经有三个品种全部贴上了追溯码。沈玉根说:“以后市场上如果发现没有追溯码的这三个品种的‘同里红’黄酒,消费者饮用时要小心。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消费者,这是假的!”
流通环节监管同样有作为
作为生产企业在吴江区内的,政府比较容易监管。但大多数的酒品是从流通渠道过来的,它们又如何进入到追溯体系?
带着疑问,笔者来到另一家试点企业苏州尚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从事澳大利亚原装进口酒的江苏代理工作。参加酒类电子追溯试点后,企业每进一批货,首先录入进口酒海关关单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经商务部门审核同意后,领取电子随附单序列,根据序列打印分瓶分箱贴上电子追溯码。通过追溯码可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和追溯。
这样的办法也同样适用于国内酒品异地经销追溯。吴江本地的最大批发酒企业泰山经贸有限公司是从事外地酒到本地批发业务的企业。在实施酒类电子追溯试点前,公司对每箱酒都要重新开箱后给每瓶酒写单证、贴标签,以证明酒的来源是该公司。现在实施试点后,贴一个追溯码,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电子追溯期待全国联动
目前,各类酒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很多问题也是出在生产环节上。那么商务部门实施的电子追溯会不会因为企业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而受到人们的质疑呢?
对此,颜有明打了个比方,公安部门根据社会管理、经济促进、方便交流等各种社会需求推出了身份证制度,但不能保证身份证持有者中没不良分子或者犯罪分子。但人们也不会因为给这些不良分子或者犯罪分子发了身份证而去告公安部门。苏州泰山酒业经贸公司的董事长、吴江酒类流通协会会长傅行宏认为,追溯码具有唯一码特性,是把双刃剑,对品牌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但同时对企业的酒品质量、诚信也是一种自我监督,一旦自己的产品质量或信誉出现问题,那也是赖不掉的。
颜有明认为,吴江实施酒类电子追溯试点工作,要想取得试点 成功和推广还需要两方面的支撑:一是作为监管的产品一旦有了追溯码,要全国联网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每个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都对自己产地生产流出区域外的酒品数据的真实性负责,而且全国联网,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大型酒品数据库。只要登录网站查询就可以了,省时省力,还安全。二是各地必须出台强有力的地方法规,在法律层面加大对酒类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特别是要强制执行随附单制度。让随附单成为酒品的“身份证”,像居民身份证一样,发挥它的巨大作用,保证酒类食品的安全。做好这两方面工作,酒类电子追溯的效果和意义将更大。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