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白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细分白酒市场
·白酒产业断代危机悄然而至
·2016年白酒涨价潮面临的困境
·名优白酒2015业绩不俗,引领白酒
·白酒名企各显神通拼市场
推荐文章
·中国白酒产业触底反弹企业掀起新
·深度好文|修正与前行,2016白酒
·白酒的精细化解析
·“十一”河南白酒市场为何旺而不
·联想用互联网思维做白酒
最热文章
·酒水市场调研方法及技巧解密
·什么主导白酒的下个10年?(四)
·白酒市场分析
·深度借鉴“川酒营销经验”
·二三线品牌小酒如何运作区域市场
·三中全会明确八项规定解读其对白
·区域名酒的崛起和未来
·保卫中国白酒
·习酒为什么能崛起
·2013,中国白酒拐向何方?
旗帜广告位
“大茅台”战略解构
2013-01-11 11:35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茅台这个品牌并不仅仅只属于茅台集团这一家企业,其还归属于贵州酒系,归属于整个白酒行业。这是由茅台这一品牌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对于茅台而言,其下一步发展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更多地放在产区建设上,放在行业责任上。大茅台集团的战略规划之所以出台,正是这一使命的指引。

  “大茅台”的战略设想

  今年1 月,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千亿茅台的实现路径——组建大茅台集团。2 月,遵义市政府根据省政府要求,提出全力支持茅台通过兼并、重组和加盟形式,整合其他酒厂和酒作坊,扬资金品牌之长,补产能不足之短,迅速做大。
  “组建‘大茅台’集团,促进茅台集团向‘千亿’级企业发展”被作为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任务。贵州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支持茅台集团采取多种方式,兼并、收购省内外白酒企业,实现规模总量与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提升。同时,支持茅台集团通过投资、参股控股、兼并、重组、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省内白酒原料种植、包装印刷、物流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形成比较齐全的配套能力,在全省白酒产业率先实现集群发展。《意见》还明确,要为重点白酒企业预留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土地,尤其确保茅台酒厂集团用地需求;推进茅台酒生产核心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茅台镇居民的搬迁和国酒新城建设,深入推进仁怀名酒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意见》还为茅台系列酒描绘出了一个路径,即扩大“国酒茅台”的品牌带动效应,创新发展方式,通过兼并、重组、加盟等方式向外扩张,抢占酱香白酒中低端市场。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在今年5 月股东大会上发言,“在资源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迅速扩大中档和中高档酱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业内专家分析,“茅台当前供不应求,扩能是不二选择。扩能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技改扩能,二是购买酒厂扩能或购买酒厂的基酒扩能,最佳途径是组建大茅台集团,采用股份制合作。”也就是说,通过组建“大茅台集团”,茅台集团收取品牌租赁费,加盟企业获得品牌增值带来的效益。

  这种加盟式组建或连锁式组建,对利益各方来说都是相得益彰的。组建“大茅台集团”,整合国酒茅台的品牌资源,是最为直接、有效、快捷的办法。

  据了解,以前茅台集团一直“不屑于”去兼并重组其他的酒厂,比如当初接手习酒,就是按照贵州省政府要求进行的,后来贵州省政府又让茅台接手珍酒,茅台迟迟没有实质动作,最后将收购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面对2012 年新的市场环境,茅台集团的策略也在发生着改变。据悉,贵州省组建“大茅台集团”日前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茅台集团与贵州国台酒业、贵州怀庄酒业、茅台镇糊涂酒业和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等4 家民营酒企进行了第一轮秘密会谈。其中三家企业均表示组建大茅台集团是大势所趋,因此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只有国台提出单独上市的规划。

  “大茅台”的实施路径

  从贵州省各级政府的指示中我们看到,大茅台集团战略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家企业的发展,而是涉及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黔酒的领军品牌,茅台的任何调整都将直接影响贵州酒系的发展,也将影响到整个白酒产业的格局。那么如何实现“大茅台集团”的构建呢?其核心思路分三个路径:内部下属公司的调整与激活;同地茅台镇产区的整顿与收购;全国战略市场的收购与兼并。

  路径一:茅台集团下属公司的经营调整

  如果喝不起茅台,我们喝什么呢?应该讲,在茅台大品牌的感召下,很多消费层都有饮用茅台集团产品的意愿。当前茅台集团旗下产品众多,但是却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占据明确的消费定位,可以清晰地让消费者表达出来品牌名称。

  需要提出的是,茅台集团在子品牌运营上一直进展比较缓慢。虽然原来推出的茅台王子酒与茅台迎宾酒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最新推出的汉酱和仁酒进展速度也比较快,但是与其领军品牌的背景相比,这些子品牌的表现都不算理想。业内人士分析,当前茅台子品牌存在一个品牌共性与品牌个性之间平衡不够的问题,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属于品牌共性大于个性,而汉酱和仁酒的品牌个性又太强于共性,所以导致推广成绩不理想的结果。业内人士建议,茅台集团下一步应该在子品牌的规划上进行更严谨地梳理,力争找到品牌共性与个性的平衡点。

  盛初营销公司总经理柴俊指出,茅台最有价值的突破领域应该是保健酒,尤其是保健酒的高档化。当前中国保健酒市场还处于待开发期,虽然湖北劲酒做得不错,但是其主力产品都在低档区间,汾酒集团旗下的竹叶青近两年增长喜人,从某种层面上讲,茅台作为中国酒业领军企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完全有实力在保健酒的高端市场抢占较大的份额。但是当前茅台并无主力保健酒品牌,这应该可以成为其突破点之一。

  柴俊同时指出,当前高端市场也需要茅台进行创新性拓展,高端需求是切实存在的,虽然受大环境的影响略有波动,但是茅台可以在满足需求方式上进行创新,从产品营销时代迈向体验营销时代。业内人士认为,茅台集团可以把年份酒系列设置独立公司运作,或者成立专门的奢侈品公司进行相关领域的开发。

  路径二:黔酒产业基地的打造规划

  当前四川提出了“白酒金三角”的产区概念,贵州也完全可以提出“酱酒核心产区”的概念,打造以茅台镇为中心的周边7.5 公里的酱酒产业带。对于茅台集团而言,借助此次政府主导的扩大产能规划,可以实现多年的心愿,即“清理门户”,吃掉一些中小酒厂,让茅台镇周边的生产环境和经营环境更有秩序;而且可以借助此次政府力量,快速进入产能扩张路径,形成连片规划和连片开发。

  黔酒资深业内人士万兴贵指出,茅台集团应该着眼于产地效应的放大上,要在本地域范围内选择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由优势品牌引领,多品牌集体出击,从而形成一种黔酒军团的阵势,对于贵州酒系而言,领军企业茅台最具有组建黔酒产业集群的号召力。

  对于茅台而言,产区效应和品类效应都是独有资源。业内人士曾指出,大茅台集团的构建应该是从产区方向入手,换句话讲就是建立起属于茅台集团自有的品类优势。业内专家建议茅台要加快产区内收购,以品类垄断为目标,肃清周边,独家专享,使之成为黔酒产区酱香品类的唯一代言人。

  资深业内人士肖进春指出,当前贵州酒系发展已经进入高速期,作为黔酒老大的茅台必须承担黔酒军团崛起的引领责任。首先,要亮出中国白酒消费新文化标准。第二,要对所有品牌群产品进行定位、分层次,形成各个层级的优势品牌带动。第三,要整合上游配套产业,用政策、投资、环境等形成配套。第四,要整合下游贵州酒销售及推广渠道,拉动贵州酒板块消费文化及销售渠道。

  营销专家林枫指出,虽然茅台集团已经在有意识地打造这一产区概念,但是在内核和外延上还欠缺逻辑关系,建议茅台可以借鉴美国纳帕山谷的产区概念推广方式,从产业链环节的优化整合入手,启动系统性产区推广。业内人士还建议,茅台集团可以借鉴国外小酒庄的经营模式,打造中国高档酒庄,化整为零,化大为小,以“限量生产”制造属于中国的奢侈酒。

  路径三:茅台集团同业并购据预测,在下一个阶段,同业并购

  将成为中国酒类企业的主旋律。面对低迷的消费市场,企业实现增长困难重重,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会上演“大鱼吃小鱼”的市场变局,经济越低迷,反而对大型企业成长越有利。对于茅台而言,当前就是企业扩张的最佳时机。

  “同业并购如果只是为了扩大规模所需,其实意义并不大”,梅高(中国)公司总裁董立津分析指出,真正有价值的并购是解决企业自身品牌5~10 年通过努力也无法达到的阶段,才值得花钱去做。比如联想收购IBM,就是利用IBM 的世界品牌认知,快速完成了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的提升,如果没有并购就很难实现这一领域的突破性占领。

  我们观察到,当前很多酒厂在并购规划中,一部分只是为了解决原酒生产问题,颇有些临时抱佛脚的仓促之感,其整体的战略规划思考得并不充分,其并购标准并不清晰。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并购标准呢?梅高(中国)公司总裁董立津分析指出:第一,发展较快可能超过自己的,并购之后会降低竞争力度,企业的市场投入会减少。第二,有公认的社会认知价值。如果并购的只是一群并不知名的小公司,对企业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第三,拥有核心技术。并购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企业技术的升级换代。这些建议对茅台集团完成下一步并购任务同样适用。

  和君咨询酒类总经理林枫指出,茅台收购前应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究竟是想成为提供什么价值的企业,然后围绕这一使命再进行资源的匹配梳理,才会清楚自己究竟是想收购哪种类型的公司,以及卖掉哪些公司。

  从某种层面上分析,企业并购也并不仅仅只是规模的简单累加,其溢价增值效应同样显着。以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为例,其最大的价值就是与资本市场形成联动,为水井坊市值增加了近10 个亿。所以提醒茅台在收购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利用金融手段和资本杠杆。

  营销专家柴俊还提出,茅台收购企业应该首选营销能力强的企业,特别是渠道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这样可以让茅台嫁接渠道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大茅台”的辩证思考

  茅台究竟是要成为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酒厂,还是要成为中国最贵的品牌酒呢?或许这个问题应该好好思考。从某种层面上讲,“大茅台集团”不能仅仅只是体现在规模数量增长上,更应该体现在品牌价值提升上。当前在“大茅台”的成长道路上,还有很多障碍必须面对。

  忧虑一:优质收购资源难觅

  据调查,近两年来,在这个城区面积不到2 平方公里的茅台小镇,聚居着三四百家的酿酒企业,其产量和产值占到整个贵州白酒产业的八成以上。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其中很多企业都存在手续不健全的问题,其中包括生产经营资格和土地使用资格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茅台集团收购这些小酒厂的困难就比较大了。必须指出的是,当前茅台镇上很多小型企业存在投机心理,这也为茅台集团的收购设置了较大的障碍,优质收购资源难觅。

  忧虑二:收购门槛已经提高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贵州酒系中具有中等实力的酒厂相继被外来资本收购,比如华泽集团收购珍酒、海航收购怀酒、维维收购贵州醇、湖北宜化收购金沙回沙、银基收购鸭溪窖、稻花香收购林酒等,据观察,当前只有贵州茅台和贵州青酒是两家真正的“土着”黔酒,还是原厂运营。据悉,以前茅台酒厂对于这些酒厂重视程度不够,其资本运作的意识太差,才让这么多的优势资源从眼皮底下被外来者夺走。可以讲,这些外来资本的进入,为茅台集团进行产区内部收购整合抬高了门槛。

  忧虑三:1+1 能否大于2

  对于黔酒集团的成立,似乎业界都十分看好。但本刊认为,组建容易,做强难,换句话讲,黔酒集团组建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发挥出1+1 大于2 的效能却并不容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一起的快乐故事只是发生在童话世界里,却很难发生在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中。对于茅台集团而言,并购对象的选择是一个绝对重要的研究课题,并购后的企业运营同样需要更高水平的管理。

  需要提醒的是,大茅台集团的成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品牌、文化、历史上的错位,肯定会出现明显的不兼容性;产品如果出现鱼龙混杂,将严重损害茅台的形象,进而危及整个茅台镇白酒产业。这些问题,需要贵州省相关部门及茅台集团认真研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中国式白酒业较劲:依旧野蛮生长
下一篇:经销商如何面对厂家大肆的压货之痛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的味道”节日营销:重归人文情怀之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酒企复苏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
田卓鹏:2016年酒业将呈9大趋势
田卓鹏:2016年酒业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何脱颖而出?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