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两个重大现象,一是新生群体开始进入社会主流消费,二是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80后相继步入而立之年,这部分群体势必成为未来主流消费群体。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产生了,这群看动漫、喝可乐、玩电子游戏长大的群体,能对充满刺激味道、喝起来辛辣的中国传统白酒等产品感兴趣吗?为了更好地对这个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所把握,要回归到营销的原点即消费者特征去考虑。
当我们知道了酒类市场终将面对这个群体时,在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后,还需要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背后推手则是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个群体和以往任何一个群体的行为都表现出显著的不同。
首先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社会形态呈现“碎片化”,打破了过去传统意义上以地域为划分的社会形态,从而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所组建的“圈子”,而80后则迎合了这个发展趋势。在这个群体中,他们一起欢笑,彼此分享。这个时候,长久的“形单影只”所造成的孤独情结需要“圈子”内志同道合的朋友来逐渐抵消,也许大家都不认识,甚至从没有见过面,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次是对于网络的依赖,使得所有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相关信息都从网络中获得。他们不在乎电视广告怎么说,但却非常在乎网络中使用者的评价。一个历史悠久的酒类品牌,可能因为一个消费者对其提出投诉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信息瀑布”,淹没整个网络,结果导致这个品牌的瞬间倒塌。至于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如此,并无科学考证,反正据说是这样,而且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这是典型的消费者“羊群跟风行为”。
最后是网络的消费行为日渐成为这个群体的主要购买方式。过去购买一瓶酒都是到传统专卖店或超市中货比三家,但现在不需要了,只要你是品牌货,只要消费者口碑好,网络销售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生日宴会、PARTY、求婚等80后们重要的日子,通过网络订购蛋糕、鲜花和美酒,按照指定时间送达目的地,接受者当下的惊喜是网络销售带来的最大心理需求。至于会不会是假货,用80后的观点来说,“他敢卖假货,我们就用负面评价的唾沫星子淹死他。”
由此,当80后这个群体和网络发生了碰撞,一个丰富多彩、崭新的世界就矗立在我们面前。怎么去应对这种变化,怎么去适应并引导这种需求就成了所有行业营销人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当然,对酒类企业而言,这种变化可能引发的冲击更加猛烈。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趋势,本文仅从微博营销的角度去阐释如何通过小小的微博来引导酒类行业的新时代营销策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