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爱杰先生认为:洋酒和白酒是两个平台(品牌)之间的竞争。此言甚是。品牌的张力如何,决定企业的现在和将来。我国白酒企业之间,体现白酒品牌张力的无非是品质、历史等有限的几个元素,以市场运作来塑造品牌是目前白酒界的主旋律。而洋酒品牌不仅具有我国白酒所有的元素,还有浓郁的西方文化格调,并赋予了非常人性的内涵。白酒的品牌好像口香糖,嚼完后需吐掉才是;而洋酒的品牌如同台湾人喜爱的橄榄,细嚼后就上瘾。一张一弛,高下很易判断。
我国的白酒企业喜欢强调历史、古老的企业文化和与众不同的产品品质,对于品牌的规划一般也仅限于此。面对市场拓展势头很凶猛的洋酒品牌推广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无动于衷。无论认为洋酒市场份额还小的企业,还是对洋酒现在销售态势心怀警惕的企业,大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在品牌规划上向洋酒学习。这就是麻木的心魔,白酒本土观念、强势观念造成的心魔。
品牌是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定义,因为品牌是一个抽象的、同时又是理性的、赋予产品基本生命力的工具,和法制、民主一样,是人性化的附着体现。我国有一些对品牌塑造理解很深的人士,为迎合市场环境,往往简单地把品牌描绘为“差异化”、“与众不同”等形象,这样的描绘是不完整的,至少是片面的。品牌是为产品服务的,产品是为人服务的,没有人性化体现的产品怎么能够有良好的市场氛围?如今消费者已经不再为温饱担忧了,要的是精品、作品。
白酒企业,对于品牌的运作推广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手法,就是通过市场运作来塑造品牌。市场运作的过程中,促销活动又成了主体,在促销用品和促销手法上可谓绞尽脑汁,大量的促销可以带来一定的销量,但一定不能持久,也一定不是塑造品牌的有效方式。比如家庭生活,如果丈夫认为物质是经营家庭的有效方式,不断给妻子买金赠银,这样的家庭,产生危机是迟早的事。如果物质能给女性带来幸福,那么妓女恐怕是最幸福的女性了。而消费者如同一个企业的想要追求的情人,光有大量的赠予是不能解决消费者忠诚度这一问题的。
洋酒的营销实际上是一个品牌文化的推广过程,所有的市场实际操作均在按照品牌规划方向运作,她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告诉消费者另一种生活方式、给消费者心灵上的享受,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身理、视觉上的快感,促销只是一个附加手段。所有国际畅销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品牌的内涵丰富多彩,而人性化设计是其建设品牌的基础。
营销是系统性的,品牌也是由很多的点来支撑的,我国白酒企业的品牌塑造普遍粗糙、武断,需要大幅改进,然后不断丰富其品牌内涵。而在品牌推广方面,多少年来,白酒企业一直把促销当着主要的手法,而且相互攀比、越演越烈,直接损害了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和长期的品牌利益。
作为白酒来讲,品牌构筑在企业的产品品质、企业的历史文化之外,应着重对企业愿景、产品文化、生产、销售、公共关系、非理性品位软文化、推广预判等系列工作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品牌构筑方向,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品牌文化。这些工作均是洋酒市场推广前期必做的重点工作,而且后期会在不时地通过操作、调研来进行调整。我国的白酒企业很少这样做,充其量也就是找几个策划团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策划,品牌的规划工作也就结束了。品牌内涵缺乏弹性、粗糙且粗暴、没有调整机制,是白酒企业长期存在的弊端,这样的产业怎能和洋酒对抗?
洋酒来了,对于我国的白酒企业来讲,是来了一个收费低廉的高级教师,而不是“狼来了”。白酒企业做品牌构筑没有经验,做学生总该有经验的了。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