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葡萄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给葡萄酒专卖店经营的三点建议
·葡萄酒营销 走近“小众”时代
·中国酒业需要国际化视野
·进口葡萄酒商要与代理销商一起成
·酿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建设模式
推荐文章
·葡萄酒二线品牌进攻策略
·中国食品招商网
·葡萄酒:快乐的寡头市场
·快乐的寡头市场
最热文章
·中国食品招商网
·给葡萄酒专卖店经营的三点建议
·葡萄酒:快乐的寡头市场
·快乐的寡头市场
·葡萄酒二线品牌进攻策略
·通化: 我与夏天有个约会
·新天葡萄酒为什么失败?
·千万别上“蓝海”的当
·澳洲葡萄酒靠什么赢得市场
·谁说葡酒要“井喷”
旗帜广告位
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在哪里?
2012-08-29 15:22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今年中秋恰逢国庆,双节临门,喜事多多,自然少不了美酒相伴。为此,节前,南方日报联合新浪网等多家媒体,以“寻找中国最好的葡萄酒”为题,走访了蓬莱、昌黎、怀来、新疆四大葡萄酒产区,描出一幅中国葡萄酒基地全景图,同时也希望为百姓挑选葡萄美酒提供参考。
 
     俗话说,“三分酿造,七分原料”,这一理念在今年刚刚修订完毕的葡萄酒新国标(草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保证葡萄酒原料的质量,新国标规定,每亩葡萄的产量将严格限制在1500斤-3000斤。一等葡萄酒原料的含糖量不得少于180克/升,含糖量少于120克/升的酿酒葡萄不能用作酿酒。除特殊情况外,葡萄酒的自然酒度要达到8度或8度以上。从此,中国的葡萄酒企业不仅要拼市场,更要拼基地。
 
     限产的关键是标准化栽培模式
 
     新国标反映出对葡萄酒酿造的认识深化,在行业里赢得广泛认同,采访中,不少企业和学界人士均表示欢迎,有人评价“这是一项明显的进步。”
 
     华鲁葡萄酒公司总经理曲德家告诉记者,由于中国实行的土地政策,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农民手中,农民对眼前利益特别看重,在种植中片面追求高产,造成目前中国的酿酒葡萄栽培普遍存在亩产量过高的问题。“亩产达到4、5千斤的到处都有,有些地方甚至可以高到7、8千斤。”
 
     记者一行曾经在葡萄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实地测算过烟台某葡萄酒企业自有基地内的酿酒葡萄亩产量,结果竟然接近4000斤。同时,我们也不时发现一些农户的葡萄地株距、行距过密,未按标准疏果,有的一株葡萄树上甚至挂着超过30串葡萄。
 
     烟台长城总经理仲惟明指出,一定单位数量的土地,其营养成分总量也是一定的,高产必然出现“僧多粥少”,葡萄营养不良。葡萄太密直接导致光照、呼吸不充分,也会降低葡萄的品质。以这样的葡萄为原料不可能做出好酒。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会勤对限产在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提出建议。“限产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后续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关键是推广合理的酿酒葡萄栽培模式;降低劳动成本,才能保障农民减产不减收,限产才会得到农民的支持。”
 
     据了解,现行中国酿酒葡萄的栽培模式都是按照鲜食葡萄的栽培模式来种植的,农民种植酿酒葡萄的生产成本普遍偏高。马会勤指出:“目前,我们必须摆脱鲜食葡萄栽培模式,实现标准化栽培,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国内应该提倡大厂模式,量产酿酒葡萄的优化问题,需要国内的大厂来解决。”
 
     基地模式的探索
 
     基于土地权属模式的不同,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基地建设模式:一是直接针对个体农户的葡萄产地大收购模式,该种模式最为松散;二是“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也称订单模式,即企业通过预先与农户签定要约一定条件的保护价收购协议来固定葡萄供应基地,由企业向农户提供基础投入资金、苗木、化肥、种植指导服务等,该种模式相对紧密;三是自有基地模式,企业买断土地使用权,完全按照酿酒葡萄国际种植标准进行全面规范的建设,有现代化的设施、管理配套,由企业自己雇佣农民严格依循技术标准栽种,该种模式最稳固、控制最优。
 
     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第一种模式虽然备受诟病仍然大量存在,第二种模式占据当今主流,而第三种模式是始于中粮长城的新兴潮流,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大力投资建设自有基地的阵营。
 
     综合多位葡萄种植专家的观点:产地大收购模式太过松散,极不稳定,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只关注高产,葡萄质量低下,“价高者得”又带来收购价震荡,连年引发混乱的企业抢收大战,为行业健康发展种下祸根,伤及农民、企业、消费者三方利益。应用得最广泛的“公司+农户”模式则相对紧密和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证了企业相对稳定的原料供应和酒品品质,但一纸协议对农民的约束力十分有限,并不能真正保障葡萄质量,此外,采收季节严重的盗卖现象也令企业深感头痛。自有基地模式企业自主规范化程度最好、管理水平最高、基地质量最优,但应用该模式的各项投入都很大,而产量又最低,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除少数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在现阶段还做不到。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管理局副局长王林认为,二、三两种模式各具优缺,在现实条件下,以这两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结合模式最为可行。
 
     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在哪里
 
     在走访四大产区的过程中,我们也曾有过迷惑,因为我们很长时间都没能如愿寻找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
 
     几大产区的地理、自然条件各有过人之处,特点鲜明,各有所长。各产区都有优质基地,都能生长出品质很高的酿酒葡萄,检测数据都很“漂亮”,只是风味不拘一格。用这些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也品质优良,风味独特,个性鲜明,实在很难判断孰优孰劣,哪个最好。
 
     华夏长城副总经理陈小波分析,不同的葡萄品种被栽种在不同的局部地区,不光大产区,在同一产区内的不同小地块,其表现性都会有不同,只要悉心栽培,让种植于此的酿酒葡萄充分体现出该地区最优的表现性,它就是最好的葡萄原料,能酿造最好的葡萄酒。依照这种理论,在每个拥有适宜自然条件的葡萄产区都能做出上好的葡萄酒,其中以最能代表其产地独特表现性的酒为最好。而葡萄酒的品质,除开最关键的原料因素,还讲究酿造工艺的精良。
 
     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的葡萄基地建设才刚刚起步,技术水平还不成熟,要做出最好的葡萄尚需时日。但可以预见的是,最好的葡萄酒必出自最好的基地与最优的工艺的结合。由此推断,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必将首现于拥有基地和技术双重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
 
     沙城长城常务副总经理奚德智认为,目前,国内最大、实力最雄厚的葡萄酒企业是正在进行三大长城品牌整合的中粮集团,长城又是最早开创自有基地模式的企业,应该是距“金顶”最近的葡萄酒生产企业。
 
    蓬莱:崛起中的“国际葡萄酒城”
 
      蓬莱是我国葡萄与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之一,位于胶东半岛北海岸地区,热量丰富,适于需热量偏多的红色酿酒葡萄种植,主要品种有霞多丽、贵人香、三珠品种、美乐、佳丽酿、白玉霓等,葡萄矿物质含量丰富,成分均衡,葡萄酒风格突出、口味协调、品质高雅。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王林表示,到2010年,蓬莱将种植优质酿酒葡萄25万亩,年产高档葡萄酒25万吨,成为副其实的“葡萄酒名城”。
 
      烟台长城:基地种植的先行者
 
      采访中葡萄酒企业抱怨最多的就是:葡萄难种!葡萄基地模式一直困扰着企业。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简称“烟台长城”)探寻出独特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业界引发震动。
 
      烟台长城副总经理仲惟明介绍,在葡萄品种引进和培育方面,公司走得最早,2003年就花400多万元一次性从国外购进20万株10多个品种的优质嫁接苗。与农民以“合作社”形式共建基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以资金、苗木、农药化肥入股,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农民积极性,成效显著。
 
     据悉,公司斥资6亿元兴建的国内顶级的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已渐趋成形,囊括葡萄种植园、酒庄、酒堡、旅游观光园、农民新社区是国内酒庄的创举。“庄主”陈云昌说:“我们正在进行新的探索,未来两年,我们将找到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模式。”酒庄建成后,烟台长城高端葡萄酒年生产能力将上1万吨,可实现利税近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中粮”。
 
     华鲁:“一千零一夜”的葡萄故事
 
     北沟村是蓬莱地区最早的葡萄基地,也是烟台地区的优质葡萄种植基地之一,烟台华鲁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就在此。
 
      华鲁目前自有基地面积8000多亩,还有1400亩的优良葡萄品种示范园,大部分树龄已达12年左右,主要有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黑米诺、贵人香、西拉、霞多丽等品种,平均亩产2000多斤,年产原酒7、8千吨。
 
     华鲁公司总经理曲德家强调:“在现实条件下,要企业做到基地100%自有不可能,但至少应该做到2/3左右的基地自有建设,否则就不可能保证葡萄酒产品的高品质。”依托优质葡萄基地,华鲁旗下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公司开发的“圣·路邑仕”、“一千零一夜”等葡萄酒多次获奖。
 
     华鲁今年新增3000多亩葡萄种植基地,计划扩建至10000亩以上,3-5年后成品酒产量达到15000吨,还租用了面积4000平方米、长年恒温的山洞作酒窖,陈酿高档葡萄酒。
 
      昌黎:干红葡萄酒之乡
 
      昌黎有3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是中国北方最早用葡萄酿酒的地方。日照、降雨量、昼夜温差、无霜期等都有与法国波尔多相近,特别适宜栽培赤霞珠、梅鹿辄等酿酒葡萄。2002年“昌黎葡萄酒”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葡萄酒产品。
 
     昌黎葡萄酒局副局长邵黎明介绍,县政府大力支持干红酒酿造企业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龙头企业的“数量多、外向型、规模大”,奠定了昌黎干红联合舰队的地位。
 
      华夏长城:小产区的顶级干红
 
      1986年落户昌黎的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长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干红葡萄酒生产企业,昌黎的5万亩酿酒葡萄基地有一半属于华夏长城。
 
     华夏长城副总经理陈小波介绍,华夏长城的葡萄基地尤为精细,首创出小产区葡萄酒,曾获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金奖的华夏葡园A区葡萄酒是其代表。年产2万吨的华夏葡园根据各小产区的地形、土壤情况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生产出各有特色的小产区酒:A区酒、B区酒、C区酒……A区酒香气浓郁、酒体丰满,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均按照国家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质葡萄品种种植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标准,以有机肥料为主,禁用化肥。
 
      公司长期重视基地投入,今年又引进9个品种、20个品系近100亩葡萄苗,还联合高校科研人员一起研究优化品种,提高酿酒葡萄品质。公司的亚洲最大地下酒窖有橡木桶16000多只,经过进口橡木桶储藏陈酿的葡萄酒,口味更典雅、香气更浓郁。
 
      茅台干红:老树新枝格外俏
 
     在昌黎葡萄酒界,有一位名气响当当的“新到小弟”--茅台干红。国酒的母体令茅台干红气宇非凡,老树发出的新枝显得格外俏丽。
 
      茅台葡萄酒公司设计储酒能力10000吨,每年实际产量2000多吨。这位入行不久的“新人”却颇有战略家的风范,第一时间便圈下昌黎县后营村和十里铺乡六个村一共3200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据了解,昌黎县后营村是国内最早种植赤霞珠葡萄的实验村,而十里铺乡是该县种植葡萄最集中的产区。
 
      贵州茅台厂(集团)昌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怀告诉记者,茅台葡萄酒从零开始,去年销量达4100多万元,今年销售已达1200多万元,同比增长12%。公司除了昌黎葡萄基地,还计划建设自有基地,目标是2010年实现5-7亿元销售。
 
     怀来:最古老的葡萄产区
 
      怀来葡萄栽培有上千年的历史,以盛产白牛奶和龙眼葡萄而著称。怀来县地处河北西北部,三条河贯穿其中形成独特的怀来盆地和区域小气候,为葡萄生长发育提供了绝佳条件。怀来是“中国葡萄酒之乡”,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并称世界葡萄种植三大黄金带。
 
     怀来县葡萄酒局李局长介绍,为发展葡萄酒产业,专门成立了葡萄产业领导小组,制定葡萄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推进葡萄产、加、销一条龙产业经营。
 
      沙城长城:葡萄酒乡的龙头大哥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葡萄产区,怀涿盆地已发展出4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的20余万亩种植基地。2003年成为“中粮集团”的全资企业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下称“沙城长城”),占据怀来2/3的种植基地,是当地的龙头企业。
 
     沙城长城常务副总经理奚德智介绍,中国第一瓶干白就诞生于沙城长城。公司还在国内率先开发了375公顷葡萄庄园,从法、德等国引进了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等酿酒品种,重视对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投入,酒品多次荣膺大奖。
 
     奚德智表示,在公司带动下,怀涿盆地的葡萄产业迅猛发展,通过合资兴办,股份经营等形式先后兴建十七家葡萄酒、原酒生产企业。葡萄原酒生产能力15万吨,成品酒品牌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在国内外打造出良好的产区形象。
 
     在葡萄收购方面坚持了24年对高质量高糖分原料的要求,使得长城葡萄酒的品质保持优秀和稳定。“我想沙城长城酒可算目前国内最好的葡萄酒。”奚德智十分自信。

  中法庄园:纯正法国血统
 
     1998年,怀来古沙河道上的一片优质沙砾地被法国国家葡萄酒局挑中为中法葡萄酒合作项目基地,严格依照法国原产地葡萄酒酿造传统建起“中法庄园”。从此,中国出现了一座拥有法国原产地血统的葡萄酒酒庄。
 
     中法庄园总经理董继先介绍了法国独特的建庄思路:先设定做什么酒,再有针对性的倒推设计葡萄基地。“中法庄园的定位是生产相当于法国原产地命名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据悉,法国国家葡萄酒局将用足10年时间在完成示范性的中法庄园项目。
 
     中法庄园一大特色是栽培,它是全国唯一全部种植嫁接苗木的葡萄基地,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业的第二次大转折”。庄园突破传模式,葡萄植株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缺就不补。曾经有两个年份,庄园的葡萄完全没有施过肥。
 
      中法庄园酒酒色纯正,酒味甘冽丰满,口感柔滑,果香浓郁,精湛工艺尽显贵族品位。国内最少施用肥料和其他元素的最天然的栽培,贡献出最绿色健康的葡萄原料,酒质上乘。
 
      新疆:希望的原野
 
      新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少,病虫害少,污染小,主要以雪水和地下水灌溉,葡萄环保指数高。沙壤土含钙丰富,通透性好,土地面积广大,先天优势明显,孕育着中国西部葡萄酒的希望。
 
     玛纳斯农业局技术站站长介绍,这里以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三珠”为主,还有法国蓝、雷司令、黑米诺等品种。近几年,葡萄种植进入快车道,马纳斯在短短两三年间,种植面积已超过7万亩,“十一五”后,将达15万亩。
 
      新天:西部葡萄酒的希望
 
     马纳斯基地是新天国际葡萄酒业基地有限公司旗下六大基地中最具规模、最有代表性的一处。马纳斯厂是亚洲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葡萄酒企业,一期产能6.7万吨,二期2.6万吨。新天去年卖掉的5万吨葡萄酒,18000吨都在玛纳斯生产。
 
     新天总农艺师董新平介绍,玛纳斯基地种植葡萄8300亩,以赤霞珠为主,占总面积的55%以上,红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比为8:2。基地亩产量控制在1200公斤,一级酒原料产量控制在800公斤以下。新疆的葡萄原料标准一直高于国标。
   
     新天质量总监赵玉玲表示,新天重视栽培创新,从99年开始采用三主蔓规则扇型葡萄栽培方法,而新的双龙杆栽培方法正在部分区域进行实验,行距2.5米-3米,株距1米,种222株为一亩。
 
     玛纳斯农业局技术站站长认为,自新天进行葡萄基地建设以来,有效带动了葡萄种植发展。作为西部最具实力的葡萄酒企业,新天是新疆乃至整个西部葡萄酒的希望所在。
 
     王朝:五年内建成中国最大葡萄酒产业基地
 
     报道小组到王朝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时,正赶上王朝8年来首次召开大规模的原料基地会议。记者由此获悉,今年王朝将在宁夏、新疆分别收购一处2.3万亩的葡萄基地,作为高档葡萄酒的重要原料基地。目前,王朝共有葡萄基地约10万亩,其中天津地区原料基地有5万多亩,宁夏基地面积1万多亩地。
 
      王朝酒业总工程师李巍介绍,公司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葡萄种植的区域化和良种化,在国内几大优质酿酒葡萄产区建有王朝葡萄原料合同基地,这些基地均实行亩产量控制,天津地区亩产量控制在1000公斤,西部基地亩产量控制在800公斤。
 
      目前,王朝共有2000公顷优质葡萄原料基地,并在国内六大产区分别建有5000至10000吨生产能力的原酒加工厂,提供有力的原料保证。
 
     1998年至2005年,王朝投入研发资金2.5亿元,用于葡萄品种遴选、栽培种植、压榨、发酵工艺的研发,建成病毒葡萄母本园和生产园,年均增加24个新产品,占总产值的35%。
 
     据悉,王朝计划五年内将葡萄基地面积翻一番,从10万亩发展到20万亩,超过新天现有的15万亩;并将新建现代化标准灌装生产线,生产能力由目前的4万余吨/年增加到近10万吨/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葡萄酒市场酝酿新战事
下一篇:关于葡萄酒公关营销的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