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财富论坛开讲在即之民族酒业
在中国进入WTO,相关壁垒消除之际,国外的啤酒业巨无霸企业又纷纷卷土重来,青啤、珠啤纷纷与外国巨头合作,但燕京一直没有考虑和国外资本合作。在此之际,我们采访了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毕贵索。
坚持“民族啤酒”道路
记者:目前市场形成了新的一轮中外合资浪潮,您对此怎样看?
毕贵索:几年前,不少外资品牌啤酒就已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经营、操作等方面的原因,被国内企业打得溃不成军,纷纷退出中国市场。这一次,外企啤酒企业是以和国内大中啤酒企业联合的方式进入。由于国内的大中品牌已有了相当的品牌知名度,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加上外资的强大资本,从短期来说效果应该不错,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个人认为,横亘在其间的中外文化差异的鸿沟使双方的合作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记者:据说,日本的麒麟啤酒在和燕京谈有关合作的问题,燕京会和外资啤酒企业联合吗?
毕贵索:麒麟是来谈做饮料的事情。就合作而言,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就目前而言,和外资联盟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但如果有理想的合作伙伴,我们也不排斥,但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燕京一定要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因为我们一直坚持我们是一个民族品牌的啤酒,以后也不会变。
择优而进,完成布点
记者:据了解,燕京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收购并购一些啤酒企业,现在燕京是否完成国内市场的布局呢?
毕贵索:从1998年开始,燕京进行了产品、品牌、资本这样的多元化经营,同时进行了在全国各地布点。到目前为止,已在6个省拥有13个生产厂,加上北京的总厂,年产能已超过200万吨,基本上覆盖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地区。
记者:燕京选择并购企业有什么标准?
毕贵索:我们进入一家企业会坚持五个原则:一、这个企业市场前景较好,也就是说这个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及品牌张力;二、企业所在的地区有良好的水资源,因为啤酒的生产跟水质有很大的关系;三、设备要有可改造性,例如我们在襄樊兼并的企业,原来的生产能力只有3万吨,经过技术改造后产能超过了8万吨;四、整个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坚强有力;五、当地政府支持力度要大。
记者:入主当地的企业后,会不会停止用原来的品牌而改打燕京啤酒的品牌呢?
毕贵索:我们不会采取这样冒进的办法。我们入主的品牌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长期的发展已培养了相当多的忠诚消费者。但是在设备、技术、市场品牌等整合好之后,我们也会在当地推燕京啤酒,采取主辅品牌并进的方式。
资产优良 稳定前进
记者:由于燕京啤酒并购的企业质量都比较高,相对来说成本也会较高,这么低的资产负债率,燕京有没有资金方面的压力?
毕贵索: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率要保持在一定的额度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偏低是因为现在的融资渠道多,不一定需要贷款。作为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及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绩优股,通过一次募集,两次配股,募集了23·6个亿的资金,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可以说我们没有任何资金上的障碍。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