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2011-09-1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鲁酒阵营对品牌的认知和建设正逐步深入,在全行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和磨练,鲁酒品牌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涌现出了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品牌。

    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等联合评定的“‘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等荣誉产品名单”公布,鲁酒的泰山生力源荣获“中国白酒工业十大竞争力品牌”称号,古贝春、扳倒井、琅琊台、趵突泉荣获“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称号,标志着鲁酒主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初具规模。

    2009年9月,在山东省政府和中国轻工业协会主办的“芝麻香·中国香”中国芝麻香型白酒发展论坛上,鲁酒企业景芝、扳倒井、泰山生力源、趵突泉成为“中国芝麻香型白酒领军企业”,中国芝麻香型白酒领军企业被鲁酒所囊括,也为鲁酒品牌建设增添了光彩。

    时隔一年,2010年9月,在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中国低度浓香型白酒发展大会”上,以古贝春、扳倒井、兰陵、泰山生力源、趵突泉、景芝、孔府家、花冠为代表的8家鲁酒企业,获得“中国浓香型低度白酒著名企业”称号,标志着继2009年山东省白酒企业擎起“芝麻香型”大旗之后,打出了又一张鲁酒振兴的“王牌”。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鲁酒194家规模企业中已拥有“山东省名牌”3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8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纯粮固态发酵标志”认证企业10多家,鲁酒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艰难前行 鲁酒品牌磨难多

    鲁酒品牌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行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算起,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7年至1996年,这十年是鲁酒品牌的沉浮期。

    此时,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带动和全国酿酒行业量、价齐升的大环境影响下,鲁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持续发展。1988年,白酒价格走向市场化以后大幅上涨,白酒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市场行情的刺激下,各生产厂家千方百计扩量增产,促使白酒产量持续增长,从而改变了白酒短缺的状况,并逐步走向产能过剩。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鲁酒的秦池、孔府家、孔府宴等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并以出其不意的销售策略和势不可挡的锐气,进军全国市场。特别是在1995年孔府宴以3千多万元的价格夺得央视标王,1996年秦池以6千多万元夺得央视标王以后,鲁酒更是名声大噪,秦池和二孔(孔府家、孔府宴)在全国刮起鲁酒旋风,所到之处摧城拔寨,无坚不攻,其势头远远超过了川、贵、苏、皖等名酒省份,鲁酒产、销大省的地位从此奠定。

    然而,1997年,在秦池以3.2亿元的天价夺得央视标王以后,受到各方质疑,最后导致了“标王事件”的爆发,从此,鲁酒整体受到重创,战线收缩,由全国市场转为省内市场,甚至转为“家门口”市场。

    第二个阶段是1997年至2007年,这是鲁酒品牌的积淀期。这段时期内,鲁酒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对白酒行业进行打压的低迷时期。

    此时,鲁酒彻底褪去往日的浮躁,痛定思痛,卧薪尝胆,苦练内功,由开辟国内市场为主,转为练内功、打基础、提质量、提技术、抓学习为主。

    经过几年的苦练,鲁酒夯实了基础,技术、质量、形象等产生了质的飞跃:古贝春引进五粮液技术和工艺,丰富和发展鲁酒多粮浓香型白酒、泰山酒业的单体小窖酒生产车间或吉尼斯世界纪录、兰陵的6000个窖池群、扳倒井的纯粮固态发酵酿酒车间被评为“世界吉尼斯纪录”以及许多企业获得的“纯粮固态发酵”标志认证等等,都令业内对鲁酒刮目相看。

    这段时期鲁酒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事件”就是“低度浓香型白酒”的推广和迅速发展。通过引进、吸收和消化,鲁酒结合自身工艺特点生产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低度浓香白酒”迅速在鲁酒中推广,古贝春还取得“低度浓香型白酒”全国质量鉴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三个阶段是2007年至今,这是鲁酒品牌的活跃期。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浮沉和第二阶段的积淀以后,鲁酒主流企业开始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做法,由以前的注重产品、注重质量、注重市场和注重营销,转为注重品牌和品牌文化,千方百计塑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挖掘和弘扬品牌文化。一时间,齐鲁大地以品牌和品牌文化为重点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论坛”“探讨”等不拘一格,纷纷展开,鲁酒行业的交流、合作空前活跃,涌现出一大批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主流品牌。例如古贝春、扳倒井、兰陵、景芝、泰山、孔府家、花冠、琅琊台、趵突泉、景阳冈等。加之政府开始重视酒类行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各种会议,以实际行动支持鲁酒的发展,在行业内外叫响“走出山东,重铸辉煌”的口号。鲁酒企业也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为鲁酒的整体提升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种相对良好的环境下,鲁酒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在全国行业里有影响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尤其是 “芝麻香”的成熟和横空出世,更为鲁酒增添了“走出山东、重铸辉煌”的筹码。“芝麻香”作为鲁酒独创的新兴香型立即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鲁酒企业纷纷投入到“芝麻香”的生产之中,并涌现出以“景芝、扳倒井、泰山酒业和趵突泉”为领军的“芝麻香”大军,“芝麻香”和“低度浓香型白酒”被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姜祖模赞誉为“盛开在鲁酒当中的两朵‘并蒂莲’”,成为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的两件“利器”。

    品牌分散 鲁酒发展遇瓶颈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鲁酒在困难中前行,在磨难中发展,逐步探索和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最鲜明的个性就是“区域为王”。

    在山东的每个地、市级区域或县级区域当中,都有统领该区域的强势品牌存在,这些强势品牌在自己的区域中精耕细作,深度开发,把区域市场经营得炉火纯青。经过多年的运作和经营,鲁酒阵营形成了“区域王者”的现实,其他品牌很难立足。

    正是这种“区域为王”的个性,造成了鲁酒品牌分散,不集中,缺乏冲击力和影响力的现实,成为阻碍鲁酒“走出去”的主要因素。

    鲁酒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文化支撑”。掀开鲁酒的历史,鲁酒文化扑面而来,不仅悠久,而且广泛,形成了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在支撑的局面。例如:名山文化——泰山酒业、蒙山酿酒、琅琊台为代表;运河文化——古贝春为代表;英雄文化——景阳冈、梁山、水浒为代表;牡丹文化——花冠为代表;君子文化——四君子为代表;名镇文化——兰陵、景芝为代表;洞藏文化——云门春、文登学为代表;井文化——扳倒井为代表;家文化——孔府家为代表;龙文化——黄河龙为代表;泉文化——趵突泉、百脉泉为代表;缘文化——天地缘为代表;道德文化——万德酒业为代表。

    鲁酒的这一特色令业界人士赞叹:鲁酒不仅是消费大省,更是文化大省。

    然而,透过“文化大省”的背后,鲁酒同样存在文化分散、不集中的诟病。一个品牌一种文化,品牌文化的诉求点各不相同,不利于集中诉求鲁酒的品牌文化。另外,一些鲁酒企业并没有真正将文化融化在品牌之中,形成品牌的灵魂和血肉,而是借文化之名进行炒作,浮光掠影,华而不实,这其实是对文化的一种浪费和亵渎。

  走向全国 不可逆转大趋势

    当鲁酒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和势能之后,它当仁不让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走向省外,到全国市场去博弈。

    也许有人会说,鲁酒有了“标王事件”的困扰之后,对走向全国信心不足,抑或是心有余悸。但许多鲁酒主流企业的领导人对此的看法却是:此鲁酒非彼鲁酒,现在的鲁酒经过了惨痛的教训之后,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是在鲁酒全面提升、品牌实力和综合实力迅速发展的状况下,作出走向省外的决定的,现在鲁酒中的泰山酒业、孔府家酒业在省外市场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然,目前的鲁酒,对开辟省外市场持谨慎态度,许多企业是在试探性地向外走,他们大多选择省外比较成熟的区域市场作为向外渗透的前沿阵地。比如古贝春之于河北市场、兰陵之于苏北市场、花冠之于河南市场等等。也许有人说,鲁酒是在等待和积蓄,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掀起第二次走向省外市场的高潮。

    鲁酒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走向高端。曾几何时,鲁酒是低档酒的代名词,低档酒的比例高达80%;低档酒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低利润,鲁酒的利润低的实在可怜:全省行业利润总额还不及一个五粮液,在这种态势下,鲁酒想要翻身实在是难。

    随着近年来鲁酒综合实力的提高,这种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特别是“芝麻香”的问世,更给鲁酒摘掉“三低”(低档、低价、低利润)的帽子增添了筹码,“芝麻香”凭借其特殊的工艺和高贵的品质,起点就定位高端,一瓶“一品景芝”、“国井”、“泰山五岳之尊年份酒”、“九朝陈香”、“趵突泉”等,低则200元—300元,高则2000元—3000元。另外,鲁酒的浓香型酒也不乏高端,“国蕴”酒系列低则400元—500元,高则近2000元;还有酱香型酒也在发力高端,景阳冈的坛装“赖茆”高达3000元,这些高端鲁酒不仅是形象的提升,更是在高端市场与名酒的博弈,通过高端化,实现鲁酒的自我价值和大众认知。

    但是,鲁酒想要走出去,还必须实行“两大集中、一大聚力”。一是品牌集中。品牌集中是大势所趋,从全国酿酒行业来看,要想有大的、快的发展,必须走品牌集中之路。

    苏酒正是因为有了品牌集中,才有了今天以“苏酒集团”为代表的市场大跃进;川酒正是因为有了“六朵金花”的集中发展,才有了“白酒金三角”;贵州正是因为有了“国酒”茅台的统帅,才有了酱香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样,鲁酒要想大发展,就必须集中品牌优势,政府出面、协会组织,重点培育一到两家企业做强做大,形成统一鲁酒的大品牌、大旗帜,能够带领鲁酒在市场上“拼杀”,率领鲁酒走向全国。

    二是文化集中。有了品牌集中,就要有文化的集中。现在鲁酒文化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但结的都是“小果”,有的还挺酸涩。要想结成“正果”和“大果”,就要对文化进行整合,就是集中鲁酒文化的精髓,形成鲁酒大文化和统一文化。

    鲁酒身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而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仁、义、礼、智、信”,加之鲁酒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品质,可以把鲁酒文化概括为四句话,即:“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仁义礼智,诚实可信”,这样,便于消费者认知和记忆。

    三是抱团发展。抱团发展是鲁酒开拓省外市场的关键,因为只有抱团,鲁酒才有凝聚力和冲击力,而现实中的鲁酒就是缺乏这种抱团发展的思想。

    有的企业是“老黄牛过河”——自己顾自己,缺乏整体意识;有的企业则是三互:互不服气、互不包容、互相拆台,任其这种做法发展下去,鲁酒就很难壮大和发展,因此,鲁酒必须团结,必须抱团,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开拓市场,这样,鲁酒发展才有希望。

上一篇: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下一篇: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