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国内葡萄酒市场前景看好 未来将呈“抱团式”发展
2011-02-1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2010年,全球葡萄酒行业依然呈现不断向前的发展前景。2010年,英国一家公司曾经对6种主要投资项目30年来的累计回报率作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钻石的涨幅为1.49倍,黄金为1.68倍,中国瓷器为16.67倍,古典名画为16倍,顶级名酒则是37.69倍。

  全球葡萄酒产量下降

  品质提升

  在国际方面,由于受气候环境变化和欧美后金融危机及全球葡萄酒产能过剩的影响,不少国家的葡萄酒产业受到强烈冲击。

  法国、澳洲、西班牙、意大利、新西兰、南非等一些国家不得不大量拔除葡萄树,全球葡萄种植面积下降约7万公顷。自2文章来源华夏酒报007年以来,全球葡萄酒产业已持续4年处于低产状态。与2009年相比,2010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同比下降了4%,共计约2600万千升,比上年减少了107万千升。

  在澳洲,由于葡萄种植品种的局限,阻碍了南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如果不及早改变大多数澳大利亚人的消费习惯,将可能导致巴罗萨谷退出世界葡萄酒版图。澳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福斯特则声称,“澳洲四分之一的葡萄藤必须清除掉,以应对葡萄酒供过于求的问题。”2010年,全球葡萄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态势,但葡萄酒品质却有了普遍提升。诸多葡萄酒产区却凭借坚持不懈的品牌宣传和“事件营销”等方式,不断开拓全球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佳绩。

  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波尔多葡萄酒协会(CIVB)宣布,将大幅减少生产低成本基础波尔多酒的酒庄数量。波尔多地区种植商数量将减少26%,葡萄园面积拟缩减7%。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利润较高的波尔多酒产量。与此同时,根据葡萄酒交易商波尔多指数(BordeauxIndex)数据显示,2010年11月,葡萄酒价格涨幅超过5%,涨幅速度超过石油和黄金。法国葡萄酒在俄罗斯市场形成了垄断,部分酒品价格竟提升了25倍之多;举世瞩目的南非世界杯,使得南非葡萄酒借“事件营销”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销量。

  在相关科研方面,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污染未开瓶葡萄酒使其散发出霉味、木塞味的微生物——MDMP,研究人员表示,MDMP能将最好的葡萄酒转化为劣质酒,这一发现标志着在抗击软木塞污染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0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无论生产、进口、营销、流通、投资以及对葡萄酒的理解、热爱和消费程度上,都有着空前的非凡表现。此时的国内市场,正在发展成为世界级葡萄酒及烈酒集散的枢纽;2010年1月—8月,中国葡萄酒产量为63.59万千升,同比增长15%;2010年1月—9月,葡萄酒进口量为20.18万千升,同比增长了67%。这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和不断成长的市场潜力,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新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竞相进入中国开拓市场。

  随着国外葡萄酒不断递增式的涌入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进一步激活了中国葡萄酒市场。

  随着进口葡萄酒关税降低和受惠于香港特区的零关税政策,处于危机中的国际葡萄酒产业找到了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能的“乐土”。

  2010年,中国单进口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量首度超过美国,增长了40%;而香港特区葡萄酒年进口额或超过50亿港元,香港葡萄酒拍卖成交额达12.35亿,突跃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拍卖中心。香港年均葡萄酒消费量已达3.6公升。

  2010年2月,香港与内地签订了合作安排,为经香港输往内地的葡萄酒提供通关征税便利措施。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表示,随着内地对葡萄酒需求日增,香港的零酒税政策及其他优越营商环境等,有利特区的贸易商开拓内地的市场。内地游客来港旅游,也带动了香港葡萄酒零售业的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发展。

  中外交融

  促进中国葡萄酒业健康发展

  而2010年北方低温的气候影响了中国酿酒葡萄质量的稳定,在葡萄收购季节,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等优质原料产区,就上演了“原料争夺战”;在南方,干旱的气候影响了云南的酒业,使得酿酒葡萄减产了约20%;而此时,国产葡萄酒也因原料的涨价、人工成本提升等因素,不少厂家实现了产品大规模的提价,出厂价最高提升近50%。

  不断发展的中国葡萄酒产业,由于强势消费的拉动,带动了葡萄酒产业链的繁荣。

  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和相关标准的缺失,2010年12月,央视《焦点访谈》对河北省昌黎县个别企业生产假葡萄酒问题曝光后,不仅在昌黎产区乃至整个葡萄酒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行业造假是个别行为,但也暴露了国内葡萄酒市场在急速增长的情况下,个别厂商因急功近利导致的市场混乱。

2010年,当中国人到国外购买、兼并酒庄时,多家国际酒商也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的运作”,抢购中国的葡萄园。

  2009年,法国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DBR—Lafite)和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业(山东)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两者正式宣布在烟台市蓬莱大辛店镇丘山山谷的葡萄园投资项目。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几乎所有生产葡萄酒的国家,都在其展馆内举办了葡萄酒品鉴或相关主题活动;其中,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就在世博会期间开启了“感官之旅”。

  法国“五大名庄”之一的玛歌酒庄在香港设立全球首个海外代表处;2010年,摩尔多瓦也加强了与中国的葡萄酒对外贸易;意大利的“葡萄酒中国行”上海站启动;有葡萄酒界第一夫人美誉的英国酒评家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夫人也携《世界葡萄酒地图》简体中文版造访中国……

  除了试图占有中国葡萄酒市场一席之地外,其国外葡萄酒文化对中国葡萄酒业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和推动作用。

  2010年,珠海、广州、深圳、宁波、上海、厦门、烟台等地以保税区模式为进口葡萄酒设立的贸易中心加大了不断探索新的可行性增长点;与此同时,国际规模的展会为葡萄酒设立的专区面积也不断扩大;一些奢侈品、汽车等高档展会也同时展出葡萄酒,“跨界营销”愈演愈烈;而专业的葡萄酒论坛、酒会、培训等更是层出不穷,与日俱增;各地葡萄酒节纷纷冠以“国际规模”上演竞争大戏;有一些上市公司“异业结盟”进而挺进了葡萄酒行业并延伸为其集团组成的一部分;也有企业拿出自己的物业楼盘打造世界葡萄酒城;还有出资千万装修的葡萄酒零售商场等。

  以上种种现象无不表明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欣欣向荣之景。

  梦想与期望同在

  笔者不得不提出的是,“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势必将呈现‘集团式、集群式、集约式’发展”。

  一些起步较早的、有实力的葡萄酒公司早已谋划连锁型“集群式”发展;一些在其他领域或行业有成就的企业领袖,也将大批资金转向了葡萄酒,并以“集约式”向市场有序地扩张;一些已经知名的葡萄酒品牌,亦在紧锣密鼓地以“集团式”进行着有效整合,收编队伍,追求集群效应……

  市场竞争中“散兵游勇”式的小打小闹,终归逃脱不掉“大鱼吃小鱼、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在这个备受全球瞩目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中,想操控或占有一席之地者不胜枚举,不仅拼的是酒质、性价比;而且也是品牌知名度、人才引进、渠道拓展、服务质量的较量。

  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生机蓬勃春晖万里,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迅速向内地辐射,前景广阔。

上一篇: 2011年春季糖酒会紧张筹备
下一篇: 高端白酒类奢侈化“渠道失控”是表象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