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葡萄酒打假须破解“破窗效应”
2010-12-3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2010年末,中国酒界再掀波澜,秦皇岛昌黎县个别葡萄酒生产企业制假售假问题被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清查此事,由省、市、县三级力量组成的专案组,目前刑事拘留涉案人员6人,封存企业账户16个,冻结资金283.4万元。当消费者为此次“神速”打假欢庆之时,西安著名律师刘陆训告诫说:“造假不会一打就灭,必须警惕葡萄酒造假的‘破窗效应’”。

  造假易生“破窗效应”?

  刘陆训称, 造假往往都是因为“破窗效应”而泛滥的。“破窗效应”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拋,丝毫不觉羞愧。造假也如此,如果不严厉打击就会出现造假的跟风和“破窗效应”。葡萄酒造假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一旦点燃了这个“引爆点”,葡萄酒造假就会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葡萄酒业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打击葡萄酒造假,应该在造假初期打破造假链接,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据悉,葡萄酒造假早已是业内众人皆知的事情。早在2002年10月21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葡萄酒业惊曝“洋垃圾”内情》的报道称:“在国内葡萄酒业做了5年的河北一家公司董事长王某,约请记者见了三次面,决定以隐姓埋名的形式向外界抖一抖葡萄酒业的内情:中国自产葡萄做出来的酒只占市场总量的20%,80%是‘洋垃圾’。”这位“浸泡”在葡萄酒业的这口大“染缸”里的董事长,熟知圈内的种种暗技,曝“内幕”的矛头直指整个中国葡萄酒业。他称:“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干红都有添加物,比如糖、香精、色素、橡木素……然后让中国的消费者喝。”此文一出,只是引得葡萄酒业一片哗然,但造假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管理部门心知肚明,造假者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什么大事”,于是“破窗效应”显现。

  造假为什么会有“破窗效应”?

  刘陆训认为,昌黎县造假葡萄酒只不过又一次验证了“破窗效应”。假冒伪劣葡萄酒在市场大行其道形成“破窗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葡萄酒利润率高,另一个是造假成本低,三是监督环节薄弱。

  据《焦点访谈》报道,“水+酒精+色素辅料+包装=名牌干红”,这昧心钱赚得好轻松啊。号称“中国干红城”的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生产的葡萄酒,有的一瓶成本不超一元钱,在北京酒类批发市场里只卖5元钱。可见假冒葡萄酒的利润有多高。有的假冒葡萄酒利润是成本的几十倍、上百倍,有了这么高的利润回报,版权华夏酒报足以让利欲熏心的人造假毫不畏惧。有了这么大的利润,拿出来小部分“搞定”需要的关系,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年产销240万瓶假冒名牌葡萄酒的嘉华酒厂老板,就敢面对质监部门实时监控的摄像头对记者说,“我都不怕你怕啥”。制假老板如此底气来自哪里?也许正如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所说:“正因为职能部门的监管成了摆设,以至于纵容甚至催生了当地一条造假酒的产业链。”


 
  笔者曾长期采访著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王朝公司,当时的公司总经理告诉笔者,温州、常州等一些地方都查出了假冒“王朝”干红葡萄酒。瓶颈上的生产日期、编号是打印而非喷码。开始王朝还派专人去打假,可后来发现 “假的打死了,真的也活不好。”因为国内葡萄酒市场是以王朝和人头马公司合营之后才形成的,消费者接触葡萄酒的时间短,辨识葡萄酒品质能力匮乏,一旦听说那个品牌假货很多,便会产生恐慌,就算是货真价实的葡萄酒,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放弃消费。因此王朝也不敢放开渠道,只在固定的区域销售,就是怕假货扰乱市场。显然,像王朝一样葡萄酒名牌企业害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实也是葡萄酒造假“破窗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何避免造假的“破窗效应”?  

  王朝公司的技术人员曾告诉笔者,葡萄酒必须是百分之百的葡萄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所有用其他原料勾兑的葡萄酒都是假葡萄酒。

  刘陆训律师认为,防止葡萄酒造假“破窗效应”的产生有三个途径:一是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识别,现在许多中高端葡萄酒产品上都引入了识别技术,通过识别技术,消费者可以查询一瓶葡萄酒的原料出产地、葡萄采摘时间以及灌装生产线、储存仓库、经销商等全物流信息;二是中国葡萄酒品牌企业要学习古人“合纵连横”的智慧,不是搞“窝里斗”,而是要联合起来敢于打假,敢于与假冒伪劣葡萄酒现象作斗争;三是从法律和制度上约束葡萄酒造假,假冒伪劣葡萄酒冒头就打,对生产假酒的企业和个人重罚严打,绝不手软。同时,形成问责制,避免假冒伪劣葡萄酒的企业利益和地方小集团利益挂钩,坚决杜绝地方监管成摆设,成空壳,坚决打断造假酒的产业链,避免假酒坑害消费者。

  昌黎造假葡萄酒被曝光之后,一些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对葡萄酒消费恐惧,一些葡萄酒企业也担心“殃及鱼池”,对此,刘陆训认为,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葡萄酒业目前正处于发育期,在全球葡萄酒行业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葡萄酒年产量达到了96万吨,连续7年保持了18.8%的复合增长率,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目前国内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约600家,出现个别“癌细胞”也是可以切除或医治的,但是,为了“撬动”中国葡萄酒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腾飞,我们必须警惕葡萄酒造假的“破窗效应”。

 

上一篇: 光明食品首次收购白酒 多酒种战略起步
下一篇: 山葡萄酒将有国家标准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